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草根达人 > 正文

90后“草根”的创业致富路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5-11 09:09 浏览量:

通过调查,丁喜辉发现,近几年石楼县和周边县城一样建起了好多蔬菜大棚,棚内种的有黄瓜、西红柿、茄子等各类蔬菜,但是种苗却是这些“棚主”的大难题,由于本地没有专门的种苗基地,他们的种苗需要从外地购买。经过多番考察,2015年,丁喜辉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种苗基地。

“转型蹚新路 大同在行动”调研行启动本次全媒体调研行由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人民网总网及山西频道、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频道、大同日报、大同广播电视台等组成全媒体采访团,深入大同,围绕转型发展蹚新路、云冈文化研究保护传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进行深入采访。

(责编:张婷婷、张临山)

人民视频

在种苗培育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因从未接触过无土栽培种苗培育,缺乏专业技术,没有固定销路,诸多的困难让他的创业路并不顺畅。但他并没有气馁,先后赶赴多地进行考察,学习和了解现代农业方面的知识,并总结经验教训,一有时间就上网研究培育技术,一次次的实验、总结,一次次地与老师沟通交流,终于,他的种苗培育情况有了好转。

“转型蹚新路 大同在行动”调研行启动本次全媒体调研行由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人民网总网及山西频道、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频道、大同日报、大同广播电视台等组成全媒体采访团,深入大同,围绕转型发展蹚新路、云冈文化研究保护传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进行深入采访。

从刚开始大家的不认可,到现在的回头客逐渐增多,需求量慢慢增大;从之前的没人买到现在的几盘、几十盘,甚至几百盘、几千几万盘的订购……丁喜辉对种苗培育的前景充满希望,每天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他的种苗,定时给种苗浇灌水(富氧机循环出来的水),观察长势、温度,总是忙个不停。

放着稳定的工作不干,偏偏选择回乡当“农民”。在石楼县,有这样一位后生,用双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无土栽培种苗培育基地。


在丁喜辉的大棚里,尖椒苗、西红柿苗等各类种苗长势正盛。丁喜辉介绍称,“基地培育出的蔬菜品质好、口感好,有农家小菜园种出来的味道,把种苗和种植技术推广给农民,他们可以多卖些价钱。”现在丁喜辉种苗培育基地有大棚10个,占地3200平米,培育12种种苗,总量达80余万株,年收入可达25万元左右。培育的种苗不仅在石楼县城及周边乡镇销售,还销往大宁、永和、柳林、方山等地,不仅提高了蔬菜种植者的经济收益,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古韵长平,绘就高平底色的“神来之笔”作为“十四五”期间高平市努力做好的“四篇文章”之一,“古韵长平”由此肩负起了绘就高平底色的“神来之笔”。作为神农炎帝故里,高平拥有着最为富集的神农炎帝文化密码。在这片黄土地上,始祖炎帝为华夏后裔开创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推荐阅读


古韵长平,绘就高平底色的“神来之笔”作为“十四五”期间高平市努力做好的“四篇文章”之一,“古韵长平”由此肩负起了绘就高平底色的“神来之笔”。作为神农炎帝故里,高平拥有着最为富集的神农炎帝文化密码。在这片黄土地上,始祖炎帝为华夏后裔开创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领导留言板

丁喜辉是石楼县罗村镇贺家沟村的一位90后小伙,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本是农业种植“门外汉”,在校学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因从小看父母在地里辛勤劳动,收入却很低,便萌发了回乡创业,改善农民收入的愿望,于是,毕业后他毅然决定回乡当农民。

手机人民网

种苗培育让丁喜辉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下一步,他将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利用周边空闲场地扩大基地的种植规模,打造集种苗培育、休闲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基地,在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更多的百姓来基地务工,增加他们的收入。曹晶晶)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

人民网+ 

人民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