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草根达人 > 正文

宁波资深文保专家杨古城逝世

来源:未知 时间:2023-01-14 17:48 浏览量:

宁波资深文保专家杨古城逝世

 

14日,记者得悉,被誉为“文保狂人”的宁波市知名当地文明研讨者和民间文保专家杨古城因病于1月13日逝世。

杨古城,浙江宁波人,出生于1938年,退休前在宁波工艺美术研讨所从事工艺美术研讨。高级工艺美术师。从1993年前后开端,他致力于宁波市的文明遗产维护作业,对文明遗产的研讨、维护不遗余力。主要研讨著作有《现代家庭布置陈设艺术》《我国狮子艺术》《我国佛像艺术》《南宋石雕》《朱金漆木雕》《宁波老桥》等,其间《我国佛像艺术》已印第三版。2008获我国文明遗产维护年度贡献奖。

现刊发《浙江文物》杂志2017年9月15日刊发的杨古城专访文章,以此表达殷切的吊唁之情——

最美浙江文物守望者|“文保狂人”杨古城:曲折文明古城 探寻前史之密

人物点评

杨古城,宁波人,出生于1938年,退休前在宁波工艺美术研讨所从事工艺美术研讨。从1993年前后开端,杨古城踏遍了宁波的角角落落,寻访城市的文脉踪影,总共调研查询和呼吁维护了30多处古民居古建筑、457座古桥、22座古塔和120多处古戏台,对文明遗产的研讨、维护不遗余力。经他呼吁奔波,维护下来的前史文明遗存现已不胜枚举。

杨古城

一座城市的文明在哪里?一条河流,一座古桥,一具石雕,一个旧戏台,一段淹没在杂草中的城墙……凡夫俗子、乡绅先贤、文人墨客都曾生活在其间,它们是前史的见证和时代的记忆,在杨古城眼中,维护它们是为了文明的延续与传承。从年轻时就与文明结缘,文物维护作业便成为了他晚年作业的一部分。从业余文保员到本土文明的研讨与交流专家,杨古城用他的酷爱家园的心,在宁波这座城市中维护着文明的根脉。

行走山岭间 发现南宋石雕群

犹记得当年,杨古城第一次见到村上博优的时候,这位日本学者已年过花甲,精神矍铄。但是,从他口中说出的我国文明,令人震惊而肃然起敬。后来,村上先生每一次来宁波探访,都由杨古城陪同。寻找古村时,杨古城是向导;到达目的地后,村上先生便是老师,他对那些散落在荒野的文明遗存,简直了然于胸。

便是从那个时候开端,青年杨古城开端对宁波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似乎为他开了一扇窗,让他理解,了解的当地,不只有景色,还有厚重的文明。

 

东钱湖石雕

1995年春节前,宁波下了一场雪,杨古城接到了东钱湖下水村业余文保员的电话,“我发现了一块有‘史’字样的石碑。”

早在陪同村上先生查询过程中,东钱湖石雕引起了杨古城的重视,他先后自费往返东钱湖五十多次,走遍了东钱湖周边的角角落落,发现收拾近200件墓道石雕、石刻。这个电话自然是极大地牵动了他的心神。

南边的冬天潮湿阴冷,外头又是下雪天,杨古城却一刻也等不了,不畏冰冷仓促赶到了现场,扒开厚厚的积雪,细心辨认石碑上的文字,当他承认这是南宋丞相史弥远为其夫人所撰的墓志铭时,非常欢喜,忘却了冰冷和劳累。

 

杨古城参与呼吁维护文物维护项目

而他这一扒,也拨开了一段尘封的前史,促进南宋石雕——这座稀世的文明宝藏最终展现在人们面前,2000年列为国家文保。现在,东钱湖石刻群被专家承认填补了南宋我国墓道石刻的空白,并成为东钱湖景区一个主要的旅游景点。

东钱湖南宋石刻是杨古城参与呼吁维护的第一个文物维护项目,在今后的日子里,他还呼吁维护了宁海前童古镇、天一广场药皇殿等古村、古建筑,还发现了王应麟墓和5座宋代古桥。

开展文保讲座 呼吁维护古建筑

年逾古稀的杨古城,站在木质结构的古戏台上,一只手拿着扩音喇叭放在嘴边,另一只手指向脚下,用带点宁波方言的普通话说道:“咱们这一次的主题啊,是古戏台。各位朋友们,我现已研讨它三十多年了……”从戏台的建立布景讲到了戏台的制作特征,又大谈宗教颜色在建筑中的应用,关于古戏台结构的角角落落,他都如数家珍。不顾快要80岁的高龄,杨古城依旧曲折各地,免费为市民开展关于文物维护的讲座。

这天,作为古戏台研讨专家的杨古城收到了一份相片,画面中是一座古戏台,斑斓的石头墙现已拱起,多个人工建立的支架支撑着戏台,其间的几个木柱,漆色现已脱落,底部还垫着几块石块,细心查看,整个戏台现已有后倾的趋势。

“这个当地,我去过两次。”看到这份相片,他很快就从自己厚实的笔记本中找到了相关记载。他依据古戏台整个结构和梁柱的风化情况判断出是道光年代的建筑。

这个名叫竹林村的当地,位于奉化大堰镇,交通落后,手机信号差,杨古城第二次前去查询古戏台,沿着弯曲的小路,走进了这座名叫“灵济庙”的庙。和上一次不同的是,里面俨然成了一个“工地”,四周堆放着一些建筑材料,支架中心,立着一个陈旧的戏台。

走进戏台,他发现进出用的木门现已松动,两边各有一个缺口,门楣上写着“歌升”和“舞止”。瓦砾雕栏处,龙影蛇纹都很精美,而最顶部的福禄寿三星,模糊可辨。他很快发现,这个当地的柱子很有特征,两头大,中心小,就和织布的手指相同,又名手柱。而“歌升”“舞止”的门楣,应该来自诗经。

而依据他的查询,在奉化大堰有23座古戏台,而竹林村这一座,是其间最陈旧,保存最无缺的一座,相比于天一阁的古戏台更加前史悠久。他非常忧虑维修会破坏其间的前史韵味,此后便呼吁文保部分,将这座古戏台归入文物维护的队伍,并主张维修时文保单位也应该现场指导。

 

杨古城呼吁维护古建筑

向社会媒体发出呼吁,也是杨古城维护古建筑的重要行动。宁波车站原址是一幢青灰色的二层小洋房,孤零零地屹立在大庆南路东侧一片现已拆迁的空地上,外表并不有目共睹。但从东旁边面看,6扇绛红色的花窗,显着带有西洋风格,镂棹雕棂、飞檐翘角等部件仍保留无缺,砖砌技艺高超精美。室内一些杂乱无章的烂椽子和楼板塌在地上,部分柱子已被虫蛀得千疮百孔。

杨古城理解这处原址有着深厚的前史意义。它是见证铁路推动宁波城市开展、进入工业文明的标志性建筑,是浙东第一条交通大动脉的起始点。百年近代铁路文明是江北区差异于海曙区、江东区,独具特性的前史文明,也是宁波重要的工业遗产。

因此关于现在该原址面对的情况,他主张有关部分应及时对其价值作进一步的科学评估,之后再确认妥善的相关维护措施和手段,比方施行搬迁维护或原地维护等。

古桥、古建筑、古村落,杨古城发现和呼吁维护的前史遗存举不胜举,现在它们中的许多现已成了这个城市的文明名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