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大商有道 > 正文

创新药研发和商业化的“剪刀差”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0-02 19:47 浏览量:
创新药研发和商业化的“剪刀差”


九月末的苏州医药创新投资大会上,有很多几家头部上市公司呼吁政府各多部委间联合推动创新药政策,而不应该一边的创新药审批的鼓励和加速,一边是严峻的医保准入谈判,所谓“灵魂砍价”。一边是不断推高的新药研发投入,一边却是冰冷的商业化现实,我起了个名字叫“剪刀差”,这个差是创新药企、医疗投资人所要面对的现实。

仿制药面临集采这个正常,经过两年集采,省下来的规模达1000-2000亿的医保资金从顶层设计来说,应该被腾笼换鸟到创新药。但是现实有点事与愿违,现在看到的是日益严峻的管线激烈竞争,后面就是销售和上市后定价的激烈竞争。那么,创新药在研发时的巨大投入,投资人估算的现金流折现模型时给予的乐观定价,后面该如何收场?

关于多部委联合制定政策组合的建议,我想已经不需要我们这些医疗投资人再做什么了,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应对,以及建议我们投资组合中的企业如何应对。

第一,应加倍看好那些有全面商业化经验的头部药企、Big Pharma,以及善于和Big Pharma结盟的创新药企,医保谈判、政策准入、定价策略、政府事务、医院销售、零售终端销售这些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各种商业化能力是创新药下半场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显然经验丰富的Big Pharma摸爬滚打多年,至少证明自己曾经成功过。

第二,看好那些研发策略独辟蹊径和有组合思维的创新药企。关于创新药企业管线构建策略,我准备专门写一篇来论述。有攻守兼备的组合思维的研发管线,同时想法在一些新靶点、新机理、新平台突破的新一批创新药企,确实是风险和收益如何平衡的投资学问题。

第三,看好那些真正有国际化实力,有能力实现中美双报、双上市的药企。近年来我们看到部分国内创新药企的产品开始中美同步做临床,拟瞄准全球市场,也看到一大波PD-1也远赴重洋在美申报,前途未知。但是真正有能力现实中美双报双上的产品,应是有全球意义上独特创新力的产品,不一定是first in class,但至少是应该有独特差异化实现某种突破的产品。有这样管线的企业定位的是全球市场,即使在国内市场面临一定商业化的价格压力,但是一旦在欧美实现真正的商业化(就算是和某欧美药企在海外合作落地),价格空间和更加丰厚的利润空间可能被打开,估值逻辑自然也不同了。

最后,我还是想说说估值问题,无论在港股18A,还是科创板创新药估值中仍有部分存在着泡沫,这个研发和商业化的“剪刀差”最后剪掉的可能就是他们的泡沫,但是我前述几类企业如果成功的实现突出重围,那么即使现在有点泡沫,也会被产品上市后突飞猛进的销售增长所消化,创新药企和投资人都到了下半场,后面真拼硬核实力和眼光了。

节前最后一天发文,祝各位朋友十一和中秋快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