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艺术名苑 > 正文

29幅艺术名作,63条鉴赏小贴士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1-23 19:49 浏览量:
29幅艺术名作,63条鉴赏小贴士

台湾著名绘本出版人郝广才在他的《好绘本如何好》里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山里有户人家,他家有尊石像,石像被扔在门口面朝下躺着,风吹雨打的,没人在乎。有一天,山里来了个学者,学者认出这是一位大师失传的作品,便和主人商量,要用一块银元买下这个石像。

主人高兴极了,他没想到这块又重又笨的石头居然有人愿意出这样的高价买下,就答应了学者。

不久之后,山里人进城,看到一家商店门口有很多人围着,有一个人在吆喝说:“大家快来看啊,伟大雕像重现江湖,看一次只需要两块银元。”

山里人忍不住好奇掏出了两块银元进屋,他看到了自己不久前用一块银元卖掉的那个石雕像.......

这种事情现实中有发生过吗?当然有啦。

郝广才在书中继续追问:“1907年英国的斯坦因只花两百两银子就从王道士手上买走的敦煌文物,现在在大英博物馆里,如今,我们要花多少钱才能看上一眼?

是的,由于缺乏对“美”的鉴赏能力,我们错失了很多宝贵的事物。对“美”的感知能力的培养要像认字读书一样从小抓起,方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很多家长会说,受限于时代和环境,我们这一代人几乎没有受过系统的美学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美商”呢?

别着急,我手头上的这本《如何给孩子讲艺术》就是针对这种情况,手把手教家长们如何引导孩子鉴赏艺术品的。

《如何给孩子讲艺术》是一本启蒙孩子(或入门者)艺术素养的书。书的前半部分列出了63条适合大众欣赏艺术、分析艺术的小贴士,书的后半部分则是运用前半部分所说的鉴赏方法,对29幅艺术作品(主要是世界名画,含少量雕塑等其他形式艺术品)进行分年龄段的详细解析。

29幅艺术名作,63条鉴赏小贴士,打开孩子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

 

《如何给孩子讲艺术》的作者是法国的弗朗索瓦丝·芭布-高尔,她是一名艺术史学者,是卢浮宫学院当代艺术课程教师,同时担任“如何欣赏画作协会”的长期管理者和讲师。她多次受邀担任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多家博物馆的顾问。高尔还著有《如何看一幅画》、《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等多部艺术教育相关书籍。

好了,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来一起走进《如何给孩子讲艺术》这本书,打开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吧:

  • 一部简明易懂的艺术鉴赏手册
  • 一本精美的艺术图集
  • 一卷世界知名艺术家的生平小传合集

 一、一部简明易懂的艺术鉴赏手册

正如我们刚才说的,高尔在书的前半部分给我们列出了63条鉴赏艺术品的小贴士,这些小贴士简明易懂,易于操作,只要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按这些方法去做,我们会发现,原来,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艰深晦涩。

要引领孩子欣赏艺术品,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不能用专业术语对他们进行直接讲解,而是要引导孩子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让他们自己先开始描述所见所思。然后,我们可以从孩子的关注点切入,一边观察他们的反应,一边针对他们的问题给予生动地回应。切记不要将我们搜罗的关于这副艺术作品的知识从外部强加给孩子。

比如,《银河的起源》这幅画,孩子第一眼看到的可能是一个宝宝在妈妈怀里吃奶,但是一个强壮的男人过来要抢走宝宝。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恰恰相反,事实上是,这个男人是天神宙斯,他要把自己和凡人情人所生的孩子塞给他的妻子女神赫拉哺乳,以便他的这个孩子能得到像神一样永生的生命。

29幅艺术名作,63条鉴赏小贴士,打开孩子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

 

不要限制孩子们的观看自由,因为欣赏一副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与一幅画或一个地方建立情感----热爱、困惑,哪怕是让人想要逃离的不安和纠结。

就比如,乔治·德·基里科的这幅《意大利广场》,在这里,建筑的线条因被拉伸而显得僵硬,比例失调,所有的事物似乎已经就位,但又有些别扭和脱节,仿佛随时会崩解和坠落。大块的阴影黑暗而锋利,令人感到不安和失控。看着画面,我们会产生出这样一种感觉:这里的建筑不是可居住的空间,而是象征着迷失的世界,理性溃不成军,建筑已经不再指代一个地方,而是象征着某种境遇,人们被迫接受挑战,迂回前行。

29幅艺术名作,63条鉴赏小贴士,打开孩子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

 

艺术是“理性和感性”的综合结果,让孩子了解创作历史背景、艺术类别等信息固然有助于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白,艺术创作是建立在艺术家的个人维度上,是表达自我感受的手段。评判一幅作品不是看它是否达到了某种“完美”,而是看它是否饱含一颗赤子之心。

米开朗琪罗的大理石雕塑《觉醒的奴隶》,看起来好像有一个人努力着要从石头里挣脱出来,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实上,米开朗琪罗确实有过如此不切实际的愿望。据说,米开朗琪罗在为一座坟墓完成了摩西雕像后,曾经大声地对着自己创造的作品喊道:“你为什么不说话?”正因艺术家全身心投入的赤忱和情感,才使得其作品如此栩栩如生,仿佛活化了一般。

29幅艺术名作,63条鉴赏小贴士,打开孩子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

 

如果,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引导孩子体会艺术家在创作这件作品时的感受,他们将会领悟到这幅作品的精髓。

除此之外,《如何给孩子讲艺术》还教我们从数学几何构图的角度、从绘画原材料的角度、从运动肌肉走向的角度鉴赏一艺术作品。同时,我们还可以另辟蹊径,以其他形式艺术作品为切入点,来赏析一个我们觉得困难的艺术作品。《如何给孩子讲艺术》的附录部分给我们推荐了一系列图书和影视作品,可以作为此触类旁通艺术鉴赏法的参考作品。

 二、一本精美的艺术图集

拿到《如何给孩子讲艺术》这本书时,你会惊叹于这本书在手上沉甸甸的质感。全书采用光滑的铜版纸印制而成,高尔精心选取的29幅艺术作品经版权方授权后,被收录在书中。如果你仔细看这些艺术作品的图,会发现这些被影印在书中的艺术作品的色彩高度还原原作,比例精准调整,没有扭曲、拉伸,完全忠于原作。尽管因为书本幅面原因,画作被缩小了,但画面上的细节依然十分清晰,丝毫不影响我们透过细节对画作深层次含义进行细细品味。

比如,爱德华·马奈的这幅《爱弥儿·左拉像》,尽管在书中它的画面不大,但是,在画作中堆满了书的桌子上,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看见一本浅蓝色的杂志上写着“马奈”俩字。是的,画中人爱弥儿·左拉是一名作家,他特别喜欢马奈的作品,并专门写文章赞美马奈。为了感谢左拉,马奈为他画了这幅画像。这本杂志上写的“马奈”二字,既是左拉写的文章标题,也是画家的签名。

还有墙上的马奈的作品《奥林匹亚》,也显出左拉对马奈作品的喜爱。在《奥林匹亚》左边的日本浮世绘和左拉身后日本屏风,都显示出当时刚刚流传到西方的日本艺术在欧洲备受推崇,而马奈本人的创作灵感也曾受日本艺术激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