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生态文明 > 正文

用硬核技术支撑秦岭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4-28 18:26 浏览量:
用硬核技术支撑秦岭生态文明建设


 

 

 

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关中城市群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中国地理自然标识。秦岭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区域之一,是“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中国的“天然中药库”。近年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备受社会关注,尤其是2018年以来,陕西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统筹推进秦岭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治理,“五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向好。

为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陕西省2019年7月15日召开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决定以后每年7月15日定期召开秦岭生态保护大会。与此同时,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修定了《关于全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省政府制定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方案》,陕西省政协积极围绕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调研,召开专题议政会议,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建真言、献良策,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正在积极制定《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至此,“四梁八柱”的秦岭生态文明保护框架基本形成。但是,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绝非毕其功于一役之事,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目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高质量保护阶段”,需要硬核技术支撑与引领。

一、智能硬核哨兵技术系统研发与示范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简称。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感知设备接收数据,再通过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把感知数据传输至数据存储中心,最后运用大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应用处理的技术体系。因此,通过5G物联网技术,前瞻部署“智能硬核哨兵技术系统”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结合多年来生态环境研究结果与秦岭保护的现实需求,天和集团技术研发团队经过多次研讨,根据生态保护的实际需求研发成功“智能哨兵系统”。该系统可应用于秦岭各个山墚、沟谷、峪口智能环境监测。“智能哨兵系统”是将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安装在一个铁塔上,通过前端传感设备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感知数据进行实时计算与分析,对图像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同时结合业务规则信息,快速发现传感设备监视区域内的违法占地、违法建筑等行为,以及对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突发事件及时预警,宛若一个哨兵一样对区域内的一草一木及进入者进行监测并及时做预警警报处理。

目前,智能哨兵系统已在海南省澄迈县首次小规模示范应用。系统前端感知网络部署260个监测站点,以及可见光、红外、激光等421台智能化光学探测设备,覆盖澄迈全县11个行政镇、8个省属国有农场等1200平方公里县域面积,基本实现澄迈县全域光学信息采集,为地方政府智能化综合治理、全方位科学管控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二、 秦岭减灾防火需要“硬核”技术预警

目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如林业部门负责植被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保护,国土部门负责土地保护与审批等,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陕西省也在积极构建秦岭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监管体系与机制,提出了“两图叠加,两防结合,四级联动,一个平台,共享共用”的思路,拟将秦岭5.9万平方公里划分为2410个网格,配备网格管理人员6752人。这一思路为秦岭防灾减灾奠定了基本格局。但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替代手工劳动是历史的必然。

保护好秦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秦岭面积大,地形复杂,植被覆盖高,保护任务艰巨。据了解,2020年3月份,仅陕西省商洛市森林公安机关就出动警力694人次、宣传执法车辆234台次,巡查重点区域130处,消除森林火灾隐患41处,查处野外违规用火案件17起。而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辖区有6个林业局,担负着东起宁陕县,西至勉县,地跨4市9县44.4万公顷秦岭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防火任务,苦于应对一年四季的森林火灾扑救、林区有害生物防治、重大野生动物疫情防控及林区其它重大自然灾害预防和抢救等灾情处置。如果采用类似5G“智能哨兵系统”这样的硬核技术进行实施监测,辅以常规无人机巡视,就可对秦岭地区5.9万平方公里地质灾害、火灾等及时预警,全面提升秦岭管理水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