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生态文明 > 正文

徐州改善生态环境成绩单

来源:未知 时间:2019-09-26 16:32 浏览量:
徐州改善生态环境成绩单




徐州,携楚韵汉风从历史深处走来,一路求索奋进,历经涅槃蝶变,由沉寂而重生,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在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中书写时代传奇。

“这是美丽的徐州,是我生长的地方。”今天的彭城大地上,绿色发展按下了快进键,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

9月25日上午,徐州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发布会的第三场,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这一专题,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徐州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大动作”。沛县人民政府、贾汪区人民政府也向全市人民献上了他们的生态“成绩单”。

绿色福利——

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数说:空气和水环境质量,老百姓最为关切。根据国家平台发布实况数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徐州市区优良天数143天,优良率58.8%;PM2.5浓度为55.9μg/m3。同时,24个省考以上地表水断面平均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比例为87.5%,在全省排名第三,同比上升8.3个百分点,7个在用地表水源地水质均达标。

采样:秋意渐浓的沛县沿河,碧波荡漾,垂柳轻扬。顺着河堤一路向西的蜿蜒绿道上,人们在散步、健身。“早上顺着河堤走一圈,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做做有氧运动,真舒服!环境好了,才是给咱最大的福利。”正在沿河岸边晨练的张大爷说。

位于江苏省西北端的沛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濒临北方较大的淡水湖——微山湖,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水多是沛县的特点之一,境内的水系属淮河流域泗水水系中的南四湖水系。近年来,沛县积极对接省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扎实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持续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

权威解读: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华介绍说,近年来,徐州强力实施“三大攻坚战”,以过硬举措向污染宣战,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徐州人民的绿色福利。

徐州颁布实施了《徐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全力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城北清源”、“VOCs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精准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并狠抓“散乱污”企业治理、燃煤污染治理、VOCs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治理、移动源污染治理等专项治理。同时有序推进402项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和8大类共计159个减排工程项目实施,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执法监管——

环保创新的徐州典型

数说:呵护生态环境,需要严格执法。徐州持续保持环境执法监管的高压态势,全市1-8月份下达处罚决定案件604件,处罚金额4418.0021万元。市本级处罚决定案件65件,处罚金额802.7万元。截至目前,徐州运用环保法及四个配套办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40件。

采样:2018年底,经过精心谋划、系统设计,徐州市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上线运行正式启用。该平台将12345政府热线、12369环保热线、生态环境部微信平台、数字城管、263热线举报和263专栏曝光等方面问题,实时推送至平台。同时,部分县(市)区党委政府积极运用二级平台分析结果,定期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分析研判会和会商研判会,对数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污染治理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目前,市、县、镇三级平台运行良好,执法过程更加规范高效,线索处置时限压缩80%以上,各类不规范执法、超期办理等预警率由原来的17.40%降至3.63%,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权威解读:张华介绍说,徐州一直在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模式,正在逐步实现由监管型、约束型治理向服务型、引导型治理转变。与此同时,徐州完善企业“一企一档”台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问题为导向,建立环境监管工作长效机制和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

下一步,徐州将继续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管精准发力,围绕重点区域、流域及行业开展针对性专项执法,加大涉VOCs行业执法力度和频次,加强联合执法和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偷排漏排、设施不正常运行等违法行为。

生态修复——

变土地疮疤成生态亮点

数说:过去十年,徐州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性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先后整治采煤塌陷地25万多亩,使塌陷地变成各类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区;通过生态绿化、岩壁造景、历史遗存保护等手法,对主城区42处采石宕口实施修复,生态恢复率达到82.4%。重点对老城区小南湖、新城区大龙湖等水域进行退渔还湖、修复治理,云龙湖景区修复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建成了九龙湖、劳武港、两河口等大型公园景区,完成黑臭河道治理任务80余条。通过拆迁腾绿、见缝插绿、规划补绿等方式提高城市绿量,市区公园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形成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园林城市特色。

采样:碧波万顷、水草丰茂、白鹭点点、游人如织……走进贾汪区潘安湖湿地公园,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映入眼帘。

近年来,贾汪区按照“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原则,大力实施“村庄异地搬迁、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五位一体综合整治工程,先后实施潘安湖、小南湖、月亮湖等塌陷地治理工程82个、治理面积6.92万亩,累计投入资金60余亿元。同时,开挖疏通河道144条306公里,彻底改变了长期煤炭开采导致的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的状况,重现了贾汪绿水绕城、人水相亲的“泉城”风采。

权威解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纯溪介绍,在全面总结全市近几十年来生态修复工作的基础上,徐州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编制了徐州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同时在专项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了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着眼长远、打造精品、凸显亮点、逐年推进,安排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六大类、119项,总投资约131亿元。计划到2021年,城市规划区内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水平将显著提升,城市建成区(鼓楼、云龙、泉山)废弃采石宕口得到有效治理,启动规划新的城市片区(潘安新城、高铁东城、北部新城、高新区)废弃采石宕口和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全面改善主城区因裸露山体造成的视觉污染,进一步提升水环境、河道园林景观和污水处理能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