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生态文明 > 正文

以产业振兴为支撑 以生态文明为基础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2-05 08:55 浏览量:
以产业振兴为支撑 以生态文明为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把农业农村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展现了党对当前我国“三农”地位与形势的重大判断,确立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新思路,并提出了破解农业现代化瓶颈制约因素的新路径。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指导“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深推“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充分表明“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
藤县现将全面进入乡村振兴建设,笔者认为:要实现乡村振兴这个远大的宏伟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切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加快农业农村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重点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思路:
以产业振兴为支撑,加快形成乡村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
着力提升产业质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第一,支持先进技术、机械设备在农村推广运用,从而有效提升农业供给质量。第二,通过分片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行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第三,发挥特色、主导产业辐射作用,推动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的全面提升。
稳步扩大产业规模。把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方式。通过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来补齐产业短板,发挥村民合作社的纽带作用,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
不断优化产业模式。探索和完善“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切实改善农民“单打独斗”的模式,通过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领广大农民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引导农民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合作社,让农民享受土地入股收入,入股农民享受工资收入,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耕种管理、包装营销,形成产业化集中种养的规模效应,并能有效解决原料供应、解决好无销售渠道等系列存在问题,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
加速促进产业融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根本途径。要以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为目标,突破“乡村的产业就是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动农业由平面扩张向立体拓展,形成资源高效利用、功能复合叠加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以文化复兴为依托,打造留住乡愁的精神文化阵地
注重乡村文化的开发包装。挖掘乡村文化底蕴和特色资源。探寻乡村的历史文脉,提炼乡村的本土元素,加大对民间艺术、节庆文化、饮食文化等资源的普查力度,强化文化资源保护责任。开发多元“文化+”综合体。将文化与旅游、农业、工业等有机结合起来,跳出传统开发模式,围绕“全域旅游”、“创意旅游”等新型业态开发包装,促进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统一;三是打造优质乡村文化品牌,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
力推乡村文化的宣传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建目标,广泛开展“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宣传教育活动,即组建一个乡风文明理事会、办好一个道德讲堂、建设一批文化宣传墙、开展一系列创评活动,使新时代农村良好新风尚能够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新乡村文化传播表现形式。以教育教化、礼仪礼节、家德家风等为建设内容,构建农村新型文化体系;大力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积极构建乡村宜居宜业家园
在打造绿色人居环境上下工夫。乡村振兴要把改善人居环境放在突出位置。要将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有机结合,加强农村污水、垃圾、空气污染等突出问题治理,确保人居环境与产业融合能够协调发展。要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资金投入。
在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上下工夫。要推动农业产业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关键在于坚持绿色生产方式。要在生产过程中坚守生态建设的底线,科学发展畜禽养殖,推广先进农作技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要大力推进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坚持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强化乡镇企业的监督检查,巩固达标排放成果,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严密监控,对新建企业实行严格的环评审批。
在构建长效机制上下工夫。要激发农村居民的内生动力,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大农村基础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问题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要理顺乡村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生态考核指标体系,明确将农村环境质量考核纳入年度政府政绩考核。要完善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快建立资源保护补偿政策体系。要健全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管护机制,制定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管护补助标准并纳入各级预算,逐步建立农村资源使用和公共服务适当收费机制。
以基层治理为保障,大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
积极构建“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善治的必由之路。要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健全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广泛、更深入、更充分的法律服务,大力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创建等活动,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头雁”引领作用,大力推动村支两委依法依规规范管理村民自治事务,真正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型乡村秩序;要发挥自治的核心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村民的公民意识教育,培育村民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完善村民自治微观制度,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广泛组建群众性自治组织,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判团、乡贤参事会等载体,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机制;要发挥德治的基础作用。在乡村治理中融入德治,能够为乡村自治和法治赢得情感支持。加强家风建设,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不断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生活,创新乡贤文化,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乡风民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