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生态文明 > 正文

保护利用湿地 释放生态红利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4-19 10:22 浏览量:
保护利用湿地 释放生态红利


 

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烟雨朦胧、水草丰美的杭州西溪湿地,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作为一种创新的湿地保护形式,从2005年开始试点建设,经过15年的发展,现已遍布31个省(区、市),各级湿地公园达1693个,对完善我国湿地保护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湿地公园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探索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之路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形容为“地球之肾”。

据介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在生态区位重要、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湿地,通过划建自然保护区的方式予以保护。本世纪初开始,对于城市及其周边人类活动频繁、不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湿地,通过划建国家湿地公园等创新方式予以保护。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具备条件划建自然保护区的湿地,要因地制宜,采取建立各种类型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

2004年底,杭州市率先提出要创建西溪湿地公园。2005年2月,原国家林业局在组织专家评估后,批准西溪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5年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找到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最佳平衡点,探索了一条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西溪之路。

春日里的西溪湿地,水光潋滟,河汊纵横,林木苍翠,野趣横生,让游客们流连忘返。这个曾经污水横流、杭州人“绕着走”的地方,如今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杭州一张亮闪闪的城市金名片。

这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来之不易。杭州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搬迁1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4000多户居民,减轻生态压力。统筹考虑西溪湿地的水质、土壤、大气、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和系统治理。通过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科学配水、生物治理“四管齐下”,改善湿地水环境,修复湿地自然生态。目前,西溪七成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各类湿地,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核心区域达到Ⅱ类。

通过长期科学修复和精心保护,西溪的生物多样性也显著增加。这里现有维管束植物696种,比2005年开园前增加了475种;昆虫867种,增加了390种;鸟类181种,增加了112种。这里有东方白鹳和白尾海雕两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