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生态文明 > 正文

汪松: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4-14 10:12 浏览量:

汪松: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青年时代在野外科考。 
  2020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肆虐全球。野生动物交易和滥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原定今年5月底一审的《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草案)》,已加快立法进程,上月底提前进行审议。全域常年禁猎,全面禁止食用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内容,赫然在列。
  其实,国内野生动物保护一直行进在路上,不少人已为此付出了半个多世纪的心血。时间回溯到2003年,为了表彰中国科学家汪松在野生动物保护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享誉世界的“爱丁堡科学奖”首次授予亚洲学者。
  当年缠上绑腿、背着枪支在大兴安岭雪地里寻找动物并制成标本的汪松,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作为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和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他曾参与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拟定,近些年又多次参加《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研讨会,提出将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入整体框架,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让我们生存的星球因为多姿多彩而生机勃勃。
  勇闯林海雪原
  汪松幼年就读的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母亲的不少亲属都是知识分子,包括南社的柳亚子等老一辈文人,以及域外留学归来的科学家。受此熏陶,汪松很小就将自己的人生理想锁定为科学家。
  1950年,汪松考入浙江大学理学院生物系。由生物学界前辈贝时璋、董聿茂、谈家祯、张孟闻等著名生物学家创建的浙大生物系,当年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在世界范围也小有名气。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浙大理学院全部转入上海复旦大学,汪松后两年的学业便是在那里完成的。他被分配到脊椎动物专业,师承中国生物科学史研究奠基人之一的张孟闻教授。
  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汪松进入中国科学院刚刚建立的动物研究室(后改为动物研究所)。或许是受了老师张孟闻的影响,汪松选择在寿振黄老先生指导下做哺乳动物学研究。寿老是我国脊椎动物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早在1927年就发表了中国鱼类的第一篇论文(与人合作)和中国鸟类的第一篇论文。
  新中国成立初期,适逢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经济,相关科学研究也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做科研,要求紧密结合为经济服务。调查动物资源,着重开发利用。”汪松回忆,当年东北地区茫茫林海、白雪皑皑,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而出口动物毛皮是可以直接换外汇的,所以寿振黄先生就决定领着汪松他们一批青年学子在东北开展哺乳动物的调查。汪松直言,他们那代人很不幸地亲身经历了中国的原始森林逐渐消亡的过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时鸟兽都快没有地方待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