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说禅论道 > 正文

列宁爱国主义思想及当代启示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1-23 17:52 浏览量:
列宁爱国主义思想及当代启示

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的革命条件与工人运动现实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三种爱国观的批判,形成了独具历史特色的无产阶级爱国主义思想,为俄国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列宁批判了小资产阶级传统爱国主义的空想性与动摇性,揭示了“哪里好,哪里就是祖国”的观念就是个人利益至上的国家虚无主义思想,阐明了狭隘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危害性。同时,列宁将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支援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规定为无产阶级爱国主义思想的本质。这启示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切实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列宁爱国主义思想在人类爱国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列宁以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通过对三种爱国观的批判,阐释了无产阶级爱国主义思想的本质。列宁爱国主义思想有力指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新生苏维埃政权建设。对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极具现实意义。

列宁爱国主义思想及当代启示

 

一、列宁对三种爱国观的批判

1.小资产阶级的传统爱国主义

列宁在《皮季里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一文中道出了传统爱国主义的定义,即“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1]。列宁认为“彼此隔离”的政治经济环境造成了小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由此形成了俄国传统爱国主义思想。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形成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狭隘性。列宁认为,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在抵抗外来侵略过程中起到了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表现出来的局限性渐渐开始展现阻碍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面,成为革命发展的一大阻碍,必须要以无产阶级爱国主义思想加以代替。

(1)小资产阶级爱国主义充满幻想与空谈

列宁认为,小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观点自始至终充斥着幻想成分,只善于对国家未来蓝图的空谈和给出不切合实际、无法付诸实践的改革方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民粹派为代表的俄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已表露出小资产阶级的幻想成分。他们一度否认俄国存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事实,认为俄国可以绕开资本主义走第三条道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使俄国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后期又认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存在是一种人为的“偶然”现象,拒不承认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和所带来的弊端,企图回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对抗。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前后,小资产阶级“爱国主义”的幻想与空谈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不顾新生苏维埃政权没有正规军队的事实,主张与德国进行殊死搏斗。列宁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军事搏斗,就是犯罪。除此之外,小资产阶级由于受到自身经济地位和生活条件的局限,他们很难懂得,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的国家永远只能是镇压无产阶级的机器。小资产阶级只能抱着“纯粹民主”的幻想远离阶级斗争,幻想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能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民主。列宁认为,小资产阶级“爱国主义”的幻想与空谈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发展,必须对其加以批判和转化。

列宁爱国主义思想及当代启示

 

(2)小资产阶级爱国主义带有严重的动摇性

列宁认为,正是由于小资产阶级机会主义的影响才使第二国际在帝国主义战争中走向破产[2]。小资产阶级以改良主义代替社会主义革命,否定阶级斗争,鼓吹阶级合作的传统思想必然导致会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在大资产阶级占优势的情况下转向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他们的阶级性质决定了他们只能盲目崇拜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合法性,而不能拿起武器付之革命行动。当然,在德国帝国主义破产之时,小资产阶级又能因其相同的特性开始转向布尔什维克。可见,小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明显的不坚定性,表现为在无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之间的不断动摇。列宁认为,虽然无产阶级知道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会牺牲亿万人民显而易见的现实利益,但是,他们更加懂得这不过是革命的策略。列宁断定,小资产阶级不可避免地会分裂为三派:一派是转到无产阶级队伍中来的真正爱国革命派,一派是保持中立的,一派是归附英美资产阶级的卖国派。面对小资产阶级的动摇,列宁号召布尔什维克党利用和支持小资产阶级爱国派的转变,促成中立分子向无产阶级接近的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

2.“哪里好,哪里就是祖国”的国家虚无主义

“哪里好,哪里就是祖国”是列宁对资本主义时代逐利性经济所产生国家虚无主义思想的直观表述[3]。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削弱了原有的旧的对家庭、对祖国的依恋情感,产生了“哪里好,哪里就是祖国”的观念。这一美其名曰的现代爱国主义思想实质上是只顾眼前个人利益的国家虚无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冲击和削弱了无产阶级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意识。

(1)“哪里好,哪里就是祖国”观念是国家虚无主义思想,不是爱国主义

列宁认为,“哪里好,哪里就是祖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逻辑在国家问题上的体现。这一观念体现了人的内在追求的虚化,将人的追求仅仅围绕在金钱等物质之上,这是从唯心主义历史观出发,否定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因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根本矛盾所致。“哪里好,哪里就是祖国”观念抹杀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单纯强调横向物质生产水平的对比,企图忽略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实质,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否定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合法性。列宁认为,“哪里好,哪里就是祖国”这一观念根本不是爱国主义,而是个人利益至上的国家虚无主义思想。它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民族、集体至上,只顾眼前物质利益。如果任其蔓延和发展,必然将损害国家民族利益,不利于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必须要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列宁爱国主义思想及当代启示

 

(2)“哪里好,哪里就是祖国”国家虚无主义思想冲击和削弱了无产阶级革命信念

资本主义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变了人们旧式的宗法式的生活方式。资本主义依靠资本使人们“不自觉地变成世界主义者了:哪里好,哪里就是祖国’。[4]”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催生的“哪里好,哪里就是祖国”观念冲击和削弱着人们传统爱国主义思想中的积极成分,不利于坚定的革命信念的形成。他认为,早期工人们坚定革命信念受到无产阶级一无所有的生活状况的重要影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联盟内部掌握了一定收入的人们同时接受了“哪里好,哪里就是祖国”的国家虚无主义思想,他们必然要从无产阶级分裂出去,其分裂的事实行为也将动摇整个工人联盟的革命信念。列宁认为,“哪里好,哪里就是祖国”的“好”是资本主义框架下的“好”,是资产阶级内部的“好”,在资本主义框架下,工人阶级依然过着被压迫、被剥削的生活,即便获得部分政治权利也仅仅是在资产阶级所能允许的可怜范围内。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框架下是没有祖国可言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工人阶级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才能获得自己的祖国,才能成为保卫自己祖国的“护国派”。

3.“保卫祖国”的狭隘民族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第二国际多数领导人纷纷以“保卫祖国”的借口支持本国资产阶级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列宁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列宁认为,在帝国主义战争中“保卫祖国”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破坏着国际工人的联盟和团结,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无产阶级,必须与狭隘民族主义作坚决斗争。

(1)“保卫祖国”的狭隘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保卫祖国”为口号的狭隘民族主义泛滥,西方各参战国纷纷以“爱国主义”为由,鼓动民众参加帝国主义战争。列宁指出,在各种“爱国主义”口号背后,帝国主义敌对双方的大资本家们仍然能够一起出席军火托拉斯董事会议[5]。他指出,德国一直支持俄国沙皇政府镇压俄国革命,而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也一直在用巨款雇佣着沙皇政府的军队。列宁向无产阶级表明,无论是德国,还是英法,他们进行的这场战争的根本目都在于帮助大资产阶级继续剥削无产者和群众。他还指出,在何种战争中采取“保卫祖国”的策略首先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判断战争的性质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进行考查,即战争的结果是何种政治的继续。由此,列宁得出,当前的战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继续,是帝国主义战争,然而,在帝国主义战争中采取“保卫祖国”的策略就是与本国资产阶级站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狭隘民族主义就是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

(2)“保卫祖国”的狭隘民族主义破坏国际工人联盟与团结

列宁认为,狭隘民族主义严重妨碍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分化了工人阶级队伍。1914年8月,帝国主义战争爆发后,狭隘民族主义者开始打着“保卫祖国”的口号,纷纷号召工人阶级为各自的“祖国”而战。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没有祖国”[6]。他指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祖国只是对于资产阶级而言的,无产阶级没有祖国可言。资产阶级发动帝国主义战争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破坏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资产阶级利用狭隘民族主义使第二国际领导人首先背叛了工人运动事业,阻碍了革命运动的进程,削弱了革命力量。列宁强烈谴责受到狭隘民族主义影响的第二国际多数领袖所作出的背叛行径,指出他们严重破坏了国际工人联盟与团结,因此,觉悟的工人阶级必须要对他们号召的“保卫祖国”口号加以抵制和采取革命的行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