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说禅论道 > 正文

从商鞅坚持“利出一孔”的思想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0-18 12:43 浏览量:
从商鞅坚持“利出一孔”的思想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著名的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变法”。它们都为一个国家或一个王朝的创新和鼎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现代政治会议中也是反复提到历史上的变法,尤其是开先河、创古今的商鞅变法。众所周知,中国历史的变法改革绝非就三次,可最值得提的就这三次,尤其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地位崇高的缘由不是在其首次变法,在他之前的战国时代其他诸侯国也有大兴变法图谋强大过,距商鞅变法时间最近的魏惠王时期,魏国的强大是最佳铁证。但相比较其他变法,商鞅变法更加彻底且更加成功。

 


 

商鞅身处诸侯军事征伐的大争之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其变法具有非凡的意义,使得秦国迅速走向富庶强大,遗留下的有用经验,对现代国家建设亦有值得借鉴的方法和思路。商鞅变法是基本逻辑:凭借国力深入农战,快速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实施,都是围绕“借力”机制运转展开的,其中“利出一孔”的思想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是商鞅自始至终坚持着的。秦国所进行的众多变法措施,或多或少都离不开“利出一孔”的思想,双方有着或大或小的关联。

何谓“利出一孔”?

最早提出“利出一孔”的不是商鞅,其实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管仲,《管子 · 国蓄第七十三》:“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战国时期商鞅提出的利出一孔是基于此的。简单来说,利出一孔是“给予利禄赏赐只有一条途径”。《管子》一书中,对“孔”没有特指什么。而《商君书》恰恰相反,“孔”是指从事耕战,意味着除“耕战”外,其余尽在禁除之列,不允许民间百姓参与获利。

 


 

关于“利出一孔”,可以通过两个层面去理解明白。第一个层面:利出一孔是一项特别的技术手段,一种超凡且不通人性的聚力机制,目的是将零散杂乱的力量集中起来为同一个目标服务。春秋战国,社会生产力低下,各诸侯国之间又竞争激烈,因此将资源利用率提高到最大化是非常重要的,把资源完完全全集中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各国纷争,无法长时间保证百姓的稳定生活,所以当时百姓生存是很不容易的事,可百姓稳定生活的基本前提在国家稳定。而国家稳定是需要安内攘外的,做这些事都需要足够的实力去支撑。科学技术落后的农耕时代,农业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所以要想国家强大,必须将绝大多数的力量聚集在农业上。“利出一孔”很好满足了时代的需要,完成国家强大需要集中务农的基础。

第二个层面:“利出一孔”是一个实打实的治国方略,有着三位一体的治国结构——“价值追求”、“国家要务”和“呈现载体”,民众、社会和国家的目标实现高度一致,相互促进。相比较而言,第一个层次是较第二个层次更浅的。“利出一孔”对秦国建立战时法治社会,促进秦国国力强盛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秦国整个社会变为耕战制,全民皆兵,全兵皆民,方积蓄到足够实力,横扫六国,实现近八百年未有的统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