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说禅论道 > 正文

朱熹理学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2-04 19:36 浏览量:
 朱熹理学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朱熹,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人。他在程颢、程颐的唯心主义理学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庞大、严密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相应地,他本人也成为封建社会后期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家,后人为纪念朱熹在思想上的贡献,谥其为“朱子”;又因朱熹生于福建尤溪,他所建立的理学体系被称为“闽学”。

1.朱熹的理学思想

在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中,儒家着重于伦理实践而缺乏哲学论证,佛学、玄学精于思辨,可流于空无。在唯物主义思想的批判下,唯心主义思想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就是把出世的神学变为入世的哲学,着重于本体思辨和现实的纲常内容。

随着二程的理一元论与张载的气一元论的辩论,理气关系问题的争论很大。二程认为,“虚皆是理”;张载则与之针锋相对,认为“虚空皆气”。可见,哲学把理气关系的思辨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不仅对理气孰为先后作出承诺,而且要让理气有一个更好的结合度。这个任务朱熹完成了。

1)无形而有理。

朱熹认为,哲学在论证精神本体时,或把精神本体规定为“有”或某种特殊的“物事”。由此精神本体异化为“一物”而不能成为万物的本体;或把精神本体规定为“无”或“空”,使得精神本体的存在虚无化。朱熹认为,要重新解释“理”,以摆脱精神本体存在的困惑。在朱熹看来,“以理言之,则不可谓之有;以物言之,则不可谓之无”,“无极而太极,正所谓无此形状,而有此道理”。

显然,经过朱熹的再解释,理既不是简单的有,也不是简单的无,而是有无的统一。从“以理言之”,即作为抽象的道理而言,由于其没有具体对象的可感觉特性,所以就难以称之为有,而应称之为无。但就其作为观念存在这一“物”的角度而言,因为它又是“有此道理”,所以又不能称之为“无”,而要称之为“有”。在这里,理即被朱熹加工为“无形而有理”的纯逻辑存在。

把“理”加工为“无形而有理”的纯逻辑存在的同时,朱熹还进一步在理气关系上论证了理的绝对实在性。他说:“太极者,不离乎阴阳而为言,亦不杂乎阴阳而为言”,“太极只在阴阳之中,非能离阴阳也,然而至论太极,则太极自是太极、阴阳自是阴阳”。可见,朱熹一方面强调理气相依,一方面又强调理气相离。之所以强调理气相依,是因为只有“理不离乎气”才能保证理的普遍实在性。而理气相离,是因为理对气的优先。因此,理气相依、理气相离都为了一个目的,即理气关系是本未关系,而不是平行关系。所谓理气相依,是指每一个具体物事中理气是相互依存的。而理气相离,则是在理上看,从本体上看,是相离的。他又形象地说:“理犹人,气犹马,马所以载人,人所以乘马,马之一出一入,人亦一出一入。盖一动一静,而太极之妙未尝不在焉”。因而,理是乘气,气是载理,理气相依诚然妙合,可气依理是“依傍”,而理之依气仅仅是附着而已,理气相依只能是主从的相依。

2)格物穷理。

朱熹从《大学》中格物、致知的古老命题入手,比较深层地探讨了认识领域中的几个问题。他首先认为,理离不得物,穷理离不得格物,他认为即物而穷其理。从表面上看,这一认识方法有合理性,可朱熹所要穷究的理并不是事物所固有的客观规律,而是把自我意识对象化了的“无人身的理性”。它流行于物中为“在物之理”,流行于心中即是“在己之理”。

朱熹指出,物之理都在我此理之中,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很明确。朱熹把人心的可反映性与反映内容等同,把外在之理看成内心之理,这与陆九渊的“即心明理”的内省虽不同,可在认为路线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虽然万理具于一心,可朱熹并不认为只要在心中涵养那个理就够了,他觉得,心中先验的已知之理如果不通过格物来穷究,那这个已知之理仍是悬空的,所以已知之理应须是经历过方得。经历,在朱熹看来,也就是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通过格物,经历了在物之理,先验的在己之理才得到印证。因此,认为过程就是通过格物使在己之理得到一个再经历,再发现、再认识的过程。

 

2.朱熹思想的现代意义

1)提高道德素养。

通过朱熹的主要思想,我们可以深刻总结出他主张的关于人们“修身”、“灭欲”来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提升自身个人价值的观念,由于其主旨思想明确,论述详实,作为历史悠久的儒家文化的重要领域和思想不断传承,它的传播与教育有利于提高现代人们的道德水平,完善个人素养。

2)知法懂法。

法治化的社会建设离不开富有权威性的法律作为结实的后盾,也离不开遵法、守法的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上许多犯罪事件的发生许多情况下都是源于很小的矛盾而引起,也不乏恶性犯罪,但这些归结起来,都是与人的意识心理、私欲、文化水平、道德素养息息相关的。朱熹的理学思想,主张净化人心,遏制人们内心的私欲,增强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提升社会践行的能力,这些都能够很好地使人们更加具有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遵纪守法的观念。

中华传统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许多优秀的哲理与观念,就像朱熹理学一样,因为它所包含的优秀精神和理念,而一直传承至今,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学生,在对待类似的传统文化时,应加强对它们的学习与理解,充分领会思想的启示作用,让其中的丰富内涵为现代社会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结语:

朱熹思想是以儒家传统的政治伦理思想为内核,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并且成为了那个时代思想的范型。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朱熹思想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思维高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