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农场民生工程铺展“幸福清单”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0-11 09:30 浏览量:
农场民生工程铺展“幸福清单”






      傍晚,夕阳把绚丽的霞光挥洒在楼房林立、绿树成荫、鲜花满目的楛矢大街上,让饶河农场这座边陲城镇变得更加景色旖旎。2011年以来,饶河农场在不断提升小城镇建设基础上,先后投入3亿元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开展面向家庭、服务群众、彰显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民生工程项目也从最初的社会保障等项目发展到现如今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职工培训、体育文化活动等项目。

  设施建设:细节入手宏观推进

  近几年,农场在职工群众吃、住、行等细节着手,实现生活便捷化服务设施体系全覆盖量化展示的基础上,以提高小城镇建设品位、促进民生为目的,把民生工程融入到农场的小城镇建设当中,不断加大硬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握紧拳头保重点”的工作思路,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大力实施管理区、居民委文图两馆和室外娱乐设施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场完善文化网格化服务,投资2240万规划兴建的高标准艺体中心,解决了农场无大型室内演出场所的问题。投资1334万元,建成一座CASS工艺、一级B标准排放、日处理规模为400吨的污水处理厂,提升了城镇功能,为民生发展提供保障。

  为挖掘农场的红色文化资源、历史遗迹,整合了地方赫哲风情文化,进一步提升民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文化建设:高点定位基础抓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八个大字龙飞凤舞,这是姜广德在农场文化广场书画展中获奖的作品。74岁的姜广德是饶河农场一名退休干部,每天都和老伴一起到老干部活动室,和其他老人一起研究字画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每个周六都会准时出现在社区活动室,免费教前来活动的小朋友写字。他们发挥“夕阳红”退休不退岗作用,利用书法之墨魂,引导青少年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饶河农场位于乌苏里江江畔、大顶子山南麓,有着丰富的人文文化和厚重的历史积淀,界江文化也成为了农场的一大特色。农场党委将农场“蓝江绿城·丹史饶河”企业文化与民生工程相结合,开展富有农场地域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职工群众的精神世界。农场党委积极引导工会、社区、文体局等部门,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打造幸福饶河”为主题的优秀文化精品展、“奔向春天”迎新春文艺晚会、职工健身篮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这都是农场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搭建文化惠民平台活动的具体体现。同时,农场推行“五送”上门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挖掘出一系列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文艺佳作。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全场文艺骨干,举办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广大职工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充实了企业文化建设内涵,使农场职工群众学习、娱乐、休闲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公共服务:多方携手擎起晴空

  饶河农场从改善职工群众的就医环境、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性服务覆盖面等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李淑芹是饶河农场第二居民委一名退休女职工,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丝网花制作并被吸引。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李淑芹可以十指翻飞地编织出许多精美的花束,作品达数百件,造型新颖的丝网花常常被“抢”着买。在社区的支持下成立了丝网花党员服务站点,免费为下岗职工、困难职工及特殊群体提供技术服务和经营指导,向更多的妇女免费传授丝网花的技术,帮助她们创业致富。

  农场积极组织人社科、社保局、民政等部门,按照“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的理念,不断扩大低保覆盖面,职工群众低保标准不断提高。目前,农场工会、社区等部门积极与金融部门协调,发放中央财政帮扶资金和小额贷款帮助低收入职工自主创业。建立人才交流市场,为就业搭建服务平台,有效地促进和扩大了职工就业与再就业。农场还努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职工群众的衣食住行和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保障的范围不断扩大,层面不断延伸。

  一项项民生工程,列出了一张“幸福清单”,饶河农场民生工程成了“解民忧、化民怨、帮民富”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