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福建三明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事业

来源:未知 时间:2019-09-20 16:34 浏览量:
福建三明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事业 





9月20日电三明是福建全省唯一入选“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的设区市。地处闽西和闽西北,在经济发展水平、硬件设施配置等相对不高的条件下,三明缘何拿下“唯一”?19日,三明市委副书记、市长余红胜饱含深情地分享了三明推动教育发展的经验。

“三明这些年教育的发展,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很重要,一个是有好的‘大氛围’,就是党中央对教育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大力抓教育,为我们办好教育营造了浓厚氛围;另一个是有好的‘小气候’,就是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像抓经济一样用心抓教育,探索形成了一套抓教育的办法和机制,努力打造全省素质教育新高地。”余红胜开门见山。

那么,在探索的过程中,三明把握住什么诀窍呢?

在余红胜看来,好的“工作作风、工作理念、工作导向、工作方法”一个都不能少。

“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工作作风”让三明教育事业发展有传承。余红胜说,三明历来尊师重教,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任接着一任干,不管领导怎么变,对教育的关心始终不变,常问教育事、常进学校门、常交老师友,尤其是近年来建立了“六个一”工作机制,即市、县主要领导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育工作、开展一次教育专题调研、组织一次教育座谈会,分管领导原则上走访一遍辖区学校、经常联系一批名师名校长、挂钩推进一批教育重点难题。“通过这‘六个一’,有力促进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他说。

“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工作理念”让三明教育事业发展有保障。“教育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在这点上我们毫不吝啬。”余红胜表示,2013年,三明对教育的投入是35.31亿元,到2018年增加到60.77亿元,年均增长11.47%,远高于财政收入增幅。

“坚持教师是教育工作第一主体的工作导向”让三明教育事业发展有支撑。余红胜介绍,多年来,三明始终把教师当作教育第一资源,着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特别是2016年来,为着力解决教师“干好干坏、干多干少都一样”问题,制定了《三明市基础教育工作绩效考评指导意见》和教育质量、培优补差、班主任、名师名校长等4个考评办法,全市每年追加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5500万元以上,同比提高了30%以上,并差别化激励。“最近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他补充说,“我们还通过建立教师职务晋升机制、表彰奖励机制、放宽职称评聘机制等‘组合拳’,促进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坚持用改革破解教育难点堵点的工作方法”让三明教育事业发展有活力。“这些年,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创新建立了三大机制,有效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几个瓶颈。”余红胜详细分析,一是针对“跨片择校热”和小初高衔接不连贯难题,创新建立了以“总校制”改革和“强基、壮腰、筑梦”三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均衡发展机制,目前全市共组建49个“总校制”学校,带动119个学校,初中“壮腰”工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省委改革试点项目;二是针对名师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偏少难题,创新建立了以与厦门和北京教育协作为内容的教师协同培养机制,近3年来三明市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由1500多人增至2600多人,同比增长73%;三是针对教师“干与不干都一样”难题,创新建立了以“1+4”为内容的正向激励机制。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山区子弟对教育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我们将义无反顾、义不容辞办好教育,努力为山区子弟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更好条件。”末了,对于三明教育未来的发展之路,余红胜表达了信心与决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