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民生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历史意义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9-15 12:06 浏览量:
民生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历史意义


  在8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十个必须”。其中,“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党和政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执政理念和追求。

  所谓民生,从字面上来理解,主要是指民众的生计、生活。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科技和环境保护等切身利益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民生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藏根本没有任何民生建设。根据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统计,西藏约有330万克土地(1克约合1亩),其中官家、贵族、寺院及上层僧侣占有329万克,占有比例高达99.7%。百万农奴没有人身自由,被牢牢地束缚在三大领主控制的土地上,遭受着残酷的统治和压榨,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90%以上的农奴被迫借下各种各样的高利贷。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改善民生一直是西藏工作的一个重点。1952年10月8日,毛泽东接见西藏致敬团代表时指出:“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不要压迫、剥削你们,而是要帮助你们,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1955年9月4日,中共中央又专门致函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委员会,强调“必须用长期的帮助来实现西藏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事实上的平等”。进入西藏的人民解放军和工作人员通过免费医疗和消除传染疾病、兴修水利、架桥修路、抢险救灾、发放无息贷款、赠送良种农具、放映电影、以工代赈等方式,积极改善西藏的民生。西藏民主改革以后,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各种民生建设也逐步推进。然而,由于自然环境限制和历史因素影响,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特别是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连片特困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相继召开了历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逐步形成了党的治藏方略。其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成为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涵。1980年召开的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将发展经济作为重要主题,标志着西藏发展的历史性转折。1984年和1994年的中央第二次和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开启了全国支援西藏的局面,并形成“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制度。2001年的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促进西藏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的方针。2010年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还对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2015年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首次概括了党的治藏方略,即六个“必须”,其中一条是“必须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对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政策不动摇”。2020年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把六个“必须”发展为十个“必须”,并坚持将“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涵之一。

  由此可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思想一直贯穿于西藏的工作中,并逐步上升到治藏方略的战略高度。在党的治藏方略的指引下,西藏的民生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18年,西藏自治区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86元,比上年增长11.8%。按常住地分,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97元,比上年增长10.2%,比2011年的16196元增长108.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0元,比上年增长10.8%,比2011年的4904元增长133.48%。2018年西藏自治区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520元,比上年增长11.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029元,比上年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452元,比上年增长11.4%。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安居工程,农村居民住房改善显著。2018年末城镇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32.05平方米,比2011年的36.61平方米减少12.25%;农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38.58平方米,比2011年的29.61平方米增长30.29%。诸多有关民生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