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大商有道 > 正文

商业航天下一站产业链与卫星互联网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9-15 09:47 浏览量:
商业航天下一站产业链与卫星互联网


     时间9月15日消息,近日,民营火箭企业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蓝箭航天”)披露,该公司已完成12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这家瞄准中大型液体火箭产品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在过去12个月里,已获得超18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蓝箭航天的快速推进并非孤例。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始于国务院在2014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次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2015年也因此被称作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

  此后,中国的商业航天队伍迅速壮大。截至2019年末,市场规模已经由2015年的3764.2亿元上升至836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1%。随着国内外商业航天企业发展脚步的加快,这一行业开始面对更激烈的竞争和更细化的难题,即便前景广阔资本丰富,我国商业航天企业仍需面对不小的挑战:在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同时,还需要在更短时间内发展出更加完整的供应链条和产业链条。

受访者供图

  今年4月1日,薇娅在晚上8点8分准时上线直播,仅半小时后,直播中出现了一款令大家惊讶的“产品”——火箭。“直播带货的薇娅都开始卖火箭了”,看客们一度以为是愚人节的一次直播间整蛊,结果定金高达50万的“大火箭”被秒抢,800多位“大客户”挥手拍下,直呼便宜。

  在大众的印象里,火箭应该是属于“国家队“来运营的,因此这次直播这可能是他们第一次听说“商业火箭”,但实际上,中国的商业航天历程可以追溯至2015年。2015年7月,由三颗高分辨率卫星组成的“北京二号”遥感卫星星座在印度发射。这是第一个由我国政府核准的民用商业遥感卫星项目,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行业的起步。

  经过5年的发展,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进程已经进入快车道。《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显示,2019年,中国研制发射了超过40颗商业卫星,主要是100公斤以下的微纳卫星,覆盖通信、遥感、技术试验等多个领域。

  天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险峰说,国内卫星行业的快速发展,发射需求也快速增长,目前的商业火箭发射数量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几乎是需要再翻一番的”。

  成立于2016年的天仪研究院的业务主要面向国内外的科学家、科研院所、企业和个人,为他们提供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服务,拥有多颗在轨科学试验和遥感小卫星。据陈险峰透露,对于卫星公司来说,目前很难在较短的周期内获得发射的排期,至少都要半年及以上,这对于卫星公司和火箭公司来讲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对于蓝箭这样的商业火箭公司来讲,下一步的目标正是通过完善供应链和基础设施来满足日益增多的发射需求。蓝箭航天这一轮融资的资金也将被用在这些方面的进一步建设和精进。蓝箭航天CEO张昌武表示:“我们的核心战略是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不仅解决液体火箭的首飞试验,同时也解决火箭未来在产品化过程中的批产问题”。

  下一个五年新课题:批产、降本与提升运力

  “批产”是张昌武频频提到的一个词,蓝箭航天在浙江地区布局智能制造中心的用意也是基于此,。他认为从对行业的理解角度出发,商业航天的本质其实是一个制造密集行业,因此火箭的批量生产能力是从设计这样的早期阶段就要开始纳入考量的重要因素,但实际上批产能力的形成需要漫长的过程。

  “怎么样通过更广泛的工业化配套,来支撑未来产品的批量化生产,这是目前阶段整个行业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张昌武说,“我们也是通过两条腿在走路,一方面构建自己的核心关键能力,包括我们的关键设备,关键测试的能力,也包括这些厂房设施。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在积极培育我们上游的一些配套供应商。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我认为现在整个上游的产业还是日趋成熟的,能够支撑在未来两三年时间里面,形成我们的批产能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