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振兴民生产业铺出转型发展新路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9-13 11:40 浏览量:
振兴民生产业铺出转型发展新路

    “机器一开就是24小时作业,一台机器一天能够生产200多米。”在路桥区金清镇下盟村,金敏红家100平方米的纸席作坊里,摆着4台纺织机器,仓库里堆满了制作好的毛胚,“主要供给大企业制作成品。”金敏红说,他们一年能挣30多万元,“能满足一家五口的日常开销,也方便就近照顾家庭。”

  像这样的纸编、丝网散户,金清共有300家左右。“纸编、丝网行业是我们金清的支柱产业,产业大,业态成熟,但却没有拿得出手的品牌,名气一直被江苏、山东压制。接下来,我们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造血助民增收。”金清镇党委书记蔡旭民表示,目前,金清民生产业的振兴已初显成效。

  代代相传,带动村民就业

  家住黄海村的吴美萍今年46岁,每天早上7点至傍晚5点,她都在台州市兴欣席业的5楼为纸席包边,这是纸席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我已经干了十几年了。”吴美萍一踩缝纫机,双手翻飞,一张凉席就基本成型,“一天能包个三四百张,一个月收入将近6000元。”

  与她相比,54岁的梁东芽动作稍显迟缓,因此负责包边后剪线条这样比较简单的工作。“一天工作10个小时,一小时能拿14元,一个月也有三四千的工资。”梁东芽笑着说。

  作为纸席龙头企业,旺季时,兴欣席业共有员工200多名。“一张纸席的生产需要经过七八道工序,用工量极大。”台州纸编制品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兴欣席业董事长林邦球估算,金清镇的纸席行业至少带动了四五万人就业。

  “我们家从我爸爸开始就从事凉席生产了。”双盟村的王伟兵说,百余年前,金清的凉席还是以湖边的蒲草为料,后经亚草、仿藤、冰丝的演变,最终被纸所替代,并由此衍生出窗帘、沙发坐垫、拖鞋、纸帽等副产品,“双盟、下梁等十几个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从事纸编生产。”

  成熟的产业链,使“资源共享”模式成为常态。“订单要得紧,我们就会从下游收购毛胚,先渡过难关。”林邦球说,当下游产品滞销时,他们也会出手收购。

  此外,大企业还有自己的代加工点。“原材料都由兴欣提供,我们每生产一米就有5毛的净利润,一年下来能挣个40多万元。”今年是陈娅与兴欣合作的第十八年,在她家工作的十几名工人也都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

  抱团取暖,打造凉席之都

  年产值超30亿元,占全国同行业份额近80%,金清已成为“中国编织凉席之都”。但在这份荣誉的背后,金清编织席业也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

  科技含量低、消防安全隐患大、产生大量工业垃圾……2017年,金清镇党委、政府开始着手整顿,拆除村民门前屋后的违章建筑厂房,建设小微园区,规范企业发展,助推产业优化升级。

  “大部分企业都为宁波加工贸易半成品或成品。一张凉席的出厂价为100元,贴牌后就能卖到400元。”台州丝丝美席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信荣认为,为他人做“嫁衣裳”,只能在数量上快速增长扩张,缺乏核心竞争力。

  为此,丝丝美开始自行研发新品,探索将乳胶、艾草、玻尿酸、睡眠指数等与纸席融合,走高端路线。“年初虽受疫情影响,但总产值仍呈上升趋势。”王信荣说,今年丝丝美的产值已达1.2亿元,预计全年可达1.6亿元,同比增长5%~10%。

  纸席头部企业爆发的巨大潜力,让金清镇意识到,规范产业发展,凝聚产业力量是大势所趋。“我们将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名义注册属于金清的凉席品牌,打开知名度,并且以统一采购原材料等形式,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空间。”金清镇镇长任超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