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大商有道 > 正文

“两会”代表委员为商业养老险“开方子”!如何标配社会养老体系?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3-04 21:53 浏览量:

近年来,结合过去的问题与国际上的经验,在解决养老问题上,我国也在不断摸索。例如,计划延长退休时间,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时间;给予财政上的支持等。不过,这些在养老保障方面,可能还有不足。

一边是老龄人口的增加,一边是劳动人口的下降。如果这样计算下来,我国单个劳动力所承载的养老压力,就会越来越重。

关于养老保障的构建,大家对于商业养老保险寄予的期望越来越高。从原因看,或许还要从我国的养老体系说起。

虽然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监管支持目前仍有限,但随着国家对养老问题越来越重视,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也会迎来更多的政策利好。

当然,老龄化只是一个方面,与老龄化相对的,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

另外,从人均寿命看,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40岁左右,到2019年已经提高到77.3岁。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更高,已经超过了80岁。曾经所说的长寿时代正在慢慢靠近,而百岁人生的喜悦之下,同样也面临着养老的压力。

也许,不久的将来,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险将不辱使命,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社会养老的标配。

养老,所有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但仍存短板

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一样,都是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养命钱’、‘活命钱’,必须确保这些资金安全可靠运营。各保险机构务必守住这一底线”。

另外,从保险公司来看,多家人身险公司已开展了具有养老性质的产品。而且,对于养老板块的布局,各家险企或多或少进行了规划。而这是发展商业养老险最重要的根本。

商业养老保险的出现,是时代所趋,未来发展前景,是社会所需。

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年均减少300万以上,且减少幅度在加大,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减少3500万人。

王滨在提案中建议,应当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强化三支柱间的衔接转换贯通,引导养老金融产品形成专属优势,试点先行推进三支柱改革。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不过,就三支柱的发展看,是不平衡的。

(责任编辑:董云龙 )

而这些定义上的问题,则需要在扩大商业养老险之前解决好。尤其是对于险企而言,需要监管给出“合规”方向标。

养老压力加大

再看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2017年7月,国务院亲自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

商业养老险很火

2021年3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又专门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保险服务。

构建更强大的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体系,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

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变老,已成为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即将面临的现实。

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8.1%,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

在谈商业养老保险之前,先来看一下它到底有多火。

待  解 

有着巨大发展空间,又有政策支持的商业养老险,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商业养老险势在必行

无论是从养老方式,还是从养老现状,都备受关注。

当然,对于商业养老险而言,目前还有一些问题待解决。2021年“两会”提案中,也有涉猎:

3月4日,2021年全国“两会”拉开序幕。养老,成为了各领域代表委员们共议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局长韩沂指出,虽然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模式研究讨论较为热烈,部分政府部门也常在统计信息、研究材料中使用三支柱的说法,但实际上对于养老保障体系三个支柱的具体涵义、内容及统计范围等重要问题迄今没有明确阐述。我国以养老为名的金融产品种类看似很多,但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满足养老需求的第三支柱养老产品,仍需要界定和规范。

险企“合规”发展需要标尺

2019年、2020年年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重申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

而且,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在商业养老方面,我国确实存有很大的不足。例如,截至2019年,美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的规模已达到11万亿美元,在美国养老金体系内总规模占比达到34.1%,是美国养老金体系的最大组成部分。

按照占比来看,大约3/4来自战略储备基金和第一支柱养老金,第二、第三支柱占比很小。尤其是商业养老保险,更是微乎其微。

有来自现任监管机构的,例如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局长韩沂建议,明确养老产品标准,扩延税延养老范围与期限;有来自前任监管的,如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建议税务部门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将相关养老保险产品研发经费纳入税前列支项目;还有来自市场主体的,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王滨,建议推动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等。

短板,意味着不足,但从另一个层面讲,就是空间和机遇。有短板不怕,有短板说明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有无限可能性。为此,商业养老保险所在的第三支柱,也就成为健全养老保障的关键。

为此,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加码,势在必行。

 意  义 

现  实 

中度老龄化,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我国有超五分之一的人口是60岁以上的老人,或者超过14%的人口超过了6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口,不再是我国主要的劳动力。而且,这样的老龄化程度,对医疗、养老等公共财政支出和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福利体制、医疗卫生服务、养老产业、社区照料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考验。

商业养老险提升空间大

尤其是在2021年“两会”前夕,各种关于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提案接连发布。

其次,从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看,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监管已开始了各项支持政策。例如,推行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在北京、浙江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前  景 

政策利好不断加持

“两会”代表委员为商业养老险“开方子”!如何标配社会养老体系?

定义尚待完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也表示,保险、银行、基金均推出了一些名称包含“养老”的金融产品,但缺乏统一明确的定义。当前市场上的众多养老理财产品在销售对象、存续周期、附加服务、产品收益等方面与其他投资理财产品缺乏本质上的区别。且我国资产管理金融工具大多期限比较短,广义养老金融资产普遍有短期化趋势,很难发挥商业养老金融的功能。

生而为人,唯愿年轻。然而岁月无痕,时光易逝。

2月底,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表示:“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健全了,职工养老保险加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个平台,目前已覆盖近10亿人。作为第二层次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初步建立,并且在逐步完善,目前已经覆盖5800多万人。作为第三层次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还没有出台。确实,第三层次在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中目前还是个短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