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大商有道 > 正文

视频号跑步进入“商业化”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0-07 10:43 浏览量:
视频号跑步进入“商业化” 

这曾是她入驻视频号“最初的梦想”——工作之余拍一些美食短视频、打造网红人设,进而实现带货。但彼时,视频号与小程序并没有打通,需要粉丝通过视频号进入到公众号再跳转到“微店”才能完成转化,整个路径非常长。就这样经历了几个月的漫长等待,如今,娱Sir再将视频号与小程序打通的消息带给她,她却好像并没有想象中开心,“我已经放弃美食,改发宠物内容了”,Mango发了一个捂脸哭的表情,语气里有些尴尬。

 

相比之下,这个消息对于互联网博主白玉珊来说,则更显得恰逢其时。作为作家、互联网学者刘兴亮的合伙人,他们合作推出了《刘兴亮时间》《亮三点》等视频节目。而在此之前,白玉珊还曾在媒体行业工作过5年,其中3年致力于视频策划工作,可以说在视频赛道经验丰富。或许正因为如此,她的视频号成为最早一批内测打通小程序的帐号,如今她的小商店中不仅上线了年费599元的“视频号1对1咨询服务”,还在商品上方挂上了“10个技巧玩转视频号”的直播预告链接。

内测至今,微信视频号不过推出大半年时间,但却已经完成了商业化路径的打通,谁也没有想到“视频号”的商业化来得如此迅猛。仿佛昨天视频号还是那个功能不健全、内容教条化的生涩男孩,今天就成长为能够赚钱养家的成熟男人,成长速度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但同时,值得思考的是,对于一个产品来说,这样的速度会不会有点太快了?还是内容消费实力已然亟待爆发?

 

 

事实上,微信方面对待视频号商业化的态度,似乎是逐渐缓和的。

从1月底到6月初,视频号内测了将近5个月,对于微信内部的打通,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无论在功能设计、分发机制还是粉丝逻辑上,视频号都在奉行“克制”,包括隐藏关注按钮、不开放嵌入小程序的链接、分发机制不明晰、画幅特殊(既不是4:3,也不是1:1)。视频号主页不允许留下联系方式、没有私信功能、没有“@”功能……也因此,让许多视频号创作者产生质疑。

彼时有互联网产品研究学者猜测,或许微信是想要构建一个单纯的短视频内容平台,而非“沦为垃圾营销广场”,不少短视频创作者都能达成一个共识,“但凡视频号能够嵌入小程序,大家就都来卖货了。”因此,尽管大家内心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视频号实现带货,但对于真正实现也都没有抱太大期待。

事情在6月下旬,微信全面开放视频号注册之际迎来转机。视频号展开集中改版。首页从单一信息流拆分出“关注”“朋友点赞”“热门”“附近”四个信息流入口,让分发模式愈发清晰。彼时,网上流传着一张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朋友圈截图,“2亿,是个开始,mark一下,因为再不mark就三亿、四亿了……我说的是新版视频号。”虽然不能断定,这里提到的“2亿”具体是指的什么,但显然这个数字是令他满意的。

 

视频号注册全面开放了,使用的人数全面激增,按道理来说,视频号的内容也该产生一些变化,至少选择性和丰富性应该有一些飞跃。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用户依然在很多时候会“陷入无视频可刷的境地”。有人认为,这或许是微信的“克制”基因在发挥作用,毕竟张小龙做产品的一贯态度是“用完即走”,他并不热衷于将用户的时间绑架在某一款App上,但也有人认为,虽然注册全面开放了,但可能大多数人还只是在浏览,而非参与到创作环节,视频号内整体短视频的基数不大。

在此之后,视频号又连续进行了多次丰富。

工具层面,先是“视频号助手”开启内测,这是一款类似“微信公众号后台“的内容管理工具,视频号创作者可以在PC端发布高清画质的视频、管理视频动态、浏览数据情况。最重要的是,“视频号助手”支持多方运营,最多可绑定四位账号,在业内人看来,这无疑指向了“团队化管理”;而微信首款移动视频剪辑工具“秒简”的面世,则被视为降低视频号创作门槛的动作,据悉,创作者只需导入视频图片或说几句话,利用AI“云剪辑”等技术,便可制作出视频;最后推出的“视频号推广”小程序,则是一款面向创作者的“氪金”工具,通过购买的方式在微信内部实现定向推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