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大商有道 > 正文

王洋:中国商业航天的拓荒者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9-21 19:40 浏览量:
王洋:中国商业航天的拓荒者



   “我们已经走在了现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下一步。”

  “这是一次足以载入中国商业航天历史、极其专业的航天大系统工程商业实践。”

  “商业卫星国家队,商业公司的竞争力,航天国家队的技术水准,这就是我们作为商业航天公司的目标。”

  2020年8月6日,上海,王洋这样告诉团队。他把时空道宇的卫星总装厂房比作精心筹备了26个月的“产房”,而这里即将走出的,是足以推动中国航天卫星产业的商业化颠覆性创新的时空道宇,双星。

 

  中国商业航天的“拓荒者”,星辰大海的“筑梦师”

  有两个时间节点,一定会被载入中国商业航天的历史。

  一个是2014年,国务院,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出台,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的起步;一个是2020年,国家发改委,就“新基建”概念和内涵做出正式解释,“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范围,再一次将中国商业航天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这两个节点,都有王洋和团队小伙伴们坚定的身影和坚实的步伐。

  2014年,拥有华为、中科院专业级履历的王洋,早已预判到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时机,毅然放弃了令人艳羡的体制内工作,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的拓荒者,并创立了中国首家商业卫星公司。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王洋及其团队可以对标的,是大洋彼岸已经率先开启商业航天浪潮10年之久的欧美,商业航天公司,这是他们的目标,也是他们的“对手”。

 

  从出发的那一刻,就意味着这条路并不容易,但王洋依然带领团队迈出了属于自己的坚定步伐:清晰的定位和前瞻的部署规划,微小卫星产品级设计及批量生产交付能力,核心配套星载单机全部实现自主独立研发,积累了150余项发明专利等,并通过实践验证了民营航天企业相较传统体制所独具的“小、快、轻”的优势。

  2020年,被誉为超级航天年,新技术验证六号卫星、北斗导航全球组网、空间站、新一代载人飞船、火星探测、火星车即将出厂、嫦娥五号……也是在今年,国家发改委,就“新基建”概念和内涵做出正式解释,“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范围。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将对火箭、卫星制造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为国内商业航天公司提供新的增量市场空间。

  8月,王洋所带领的时空道宇公司,经过核心技术团队1年多的研制工作,,双星经历了方案、初样、正样三个研制阶段的设计迭代,共计完成12次大型试验,超200项测试项目,超1800小时的测试,全面覆盖星上8大系统。完成与运载火箭、发射场、测运控和应用系统的全部接口对接测试。研制测试过程中双星各项性能稳定,质量受控。目前已顺利通过出厂评审,全面具备发射条件。

  8月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表示,要在2025年之前实现中国厘米级的导航定位。从产品角度看,时空道宇,双星在低轨导航增强方面所做的事情,是中国人没有做过的,在整个系统设计实现过程中,作为国内第一个商用低轨导航增强系统,从大系统论证,再到整星设计、载荷设计、核心平台单机设计,全部由时空道宇自主完成,这实际上代表了中国的商业航天新生力量,已经具备复杂可靠航天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能力,在低轨导航领域和美国商业航天公司相比毫不逊色。

  2020年值得期待的中国商业航天独角兽

  商业航天投入周期长、市场能力弱,高技术要求和长回报周期,一直以来都是这个领域的巨大门槛,但王洋和团队显然已经迈过了这道门槛。

  定位为全球,的AICT(航天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应用方案提供商的时空道宇,覆盖从研发、制造到应用全产业链,这是王洋给时空道宇的定位,也代表了他的底层战略思维与顶层架构设计,时空道宇在星座空间段、地面段以及应用段都有功底深厚的布局。

  首先是卫星制造,时空道宇,双星采用GSP100平台,意味着时空道宇已经掌握了50-500kg微小卫星的完整研制和供应链定义能力,今年年底还将推出GSP10平台下的50kg之内的立方星产品,其性能和可靠性力求超越国内同类产品,同时,成本优势,未来的时空道宇卫星产品体系还会向中高轨领域延伸。

  而对于满足商业卫星制造供应链的产品,时空道宇也在按计划推进中,王洋计划在,双星出厂后,用一年以内的时间,对卫星的供应链进行垂直整合,包括所有星上电子学部分的自主研发配套以及部分开源。正在台州建设的卫星工厂,将是国内,脉动式模块化卫星生产线,这将是中国航天行业与汽车行业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工程能力融合,王洋团队在成立时空道宇之前,就曾大量融合借鉴汽车制造领域的模块化复用、低成本元器件筛选的经验和理念进行中国商业卫星开源标准的定义和实践,希望有,实现商业卫星的全栈式开源共享,就像UNIX、ARM等公司对工程世界带来的革新一样,商业航天也应如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