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大商有道 > 正文

一城一企,“宿迁模式”的示范意义

来源:未知 时间:2021-12-16 10:40 浏览量:

一城一企,“宿迁模式”的示范意义 



近日,一部名叫《宿迁十二时辰》的短片刷屏。

十二年、十二时辰,一座城、一群人……短片里娓娓讲述的“小城大事”里,藏着的宿迁蜕变密码,或许能为三四线城市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2009年11月20日,京东客服中心正式落户宿迁。从此刻起,宿迁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之后的十余年,在宿迁支持下,京东众多业务在这里扎根,宿迁成为京东的重要基地;宿迁则以京东为依托,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极速成长为“电商名城”。十二年之变,宿迁堪为范本。

京东给宿迁带来了什么

在以前,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苏北小城,能在短短10余年时间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科技赋能,以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为主导,乡村振兴,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价值旨归,让一切变为可能。一座城市和一家企业,“京东——宿迁”的梦幻联动,也为企业带动区域经济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

2009年的宿迁,GDP仅是江苏排名第一的苏州的九分之一,产业结构传统、单一,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人口大量外流。

彼时的京东,建立集约化的客服中心,成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当务之急。身为宿迁人的刘强东,力排众议,将京东分散在各地的80名客服员工全部搬迁至宿迁,京东集约化客服中心正式成立。

这一决定,突破了习惯思维,也给宿迁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随着业务的发展,京东客服中心规模迅速壮大,员工从80人发展到上万人。

在京东的带动下,当当、小米、途牛等众多知名企业把客服中心也落地宿迁,宿迁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务呼叫中心。“京东客服基本上把宿迁会电脑的,会说普通话的全部招完了”,在解决大量就业的同时,宿迁的定位也在悄然发生转型, (不能得出这一结论,宿迁一、二产业占到50%以上,并不能说以数字经济为主体,应该着眼于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

以点带面,推动城市跨越式发展

打造全国客服中心仅是第一步,京东在宿迁先后布局京东云华东数据中心、京东云小镇等15个高科技项目,让宿迁这个苏北小城迅速有了“科技范儿”。以点带面,以产业升级推动城市的整体性、跨越式发展,才是京东真正的价值溢出。

不只是宿迁,京东对城市及地区的价值遍布大江南北。

在西藏拉萨,京东从2011年开设第一个配送站开始,十年来京东在持续西藏进行零售、物流等基础设施投入,以全面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能力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在江西景德镇,京东助力景德镇陶瓷产业数智化升级,通过数字化对古老行业及地方产业带进行赋能。

在陕西武功县,京东打造西北最大的产地智能供应链中心,助力乡村振兴等都体现了企业为各个城市、地区、乡村带来的变化。

京东作为新型实体企业具有生态普惠性,担当“数字科技服务商”和“基础设施运营商”角色,积极对外输出数字技术能力,建设运营新型基础设施普惠共享,是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共同富裕的“助推器”。

“宿迁模式”的社会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宿迁模式”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给低线城市的发展模式和整体格局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思路。对外,借助高效的供应链,宿迁的霸王蟹在出水24小时内,便能让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家庭吃上美味、籼米名声在外,香飘千万家,而对内,则是年轻人的回流,为人才外流“止血”,城市呈现出勃勃生机。它的社会价值,要远远高于经济价值。

受益于电商产业的发展,目前宿迁电商产业园区内实现就业人数达3.7万人,电子商务相关从业人数超过55万人,每9个人就有一人靠电商吃饭。与此相对应的是另一组数据:三年多来宿迁共计返乡就业创业35.28万人,在外务工人员由最高峰时的110万人,降到目前的58万人。宿迁的人才流入比也在逐年攀升,2017年、2018年引进人才分别为2.4万人、2.5万人。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宿迁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朝气与活力。资源不再集中于一线城市,年轻人不再一味地向往和奔赴北上广深,因为大城市有的发展机会,家乡就有。科技驱动拉平了地域鸿沟,新兴产业自带的时尚感和现代感,也有效扭转了年轻人的就业观念,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广阔的空间。

宿迁是范本,是标杆,但决不是唯一。只要各大企业放大格局,向低线城市、向农村进行产业转移,谋求和谐发展和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低线城市的崛起,不能只是单向度的输入,而是要产生内生力量,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从曾经的经济落后地区,到现在的全国城市GDP百强,10年巨变,宿迁的经验可以复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