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城市名片 > 正文

走出一条特区特色的城市文明法治之路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8-05 09:32 浏览量:

走出一条特区特色的城市文明法治之路


 

  

  “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力。”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陈永茂说,这些年,我们按照总书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要求,用法治推动两种文明比翼双飞。

  全票通过的《厦门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用法治搭建起约束框架,培育和提升全社会的守信意识。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条,分别对守信、失信的社会信用主体,明确激励、惩戒措施。比如激励方面,“对自然人在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便利”,惩戒方面,“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限制进入特定市场、行业或者开展相关业务活动”。

  在立法的推动与引导下,守信已成为很多厦门人引以为豪的身份标签。20余万厦门人注册了个人信用“白鹭分”,许多厦门人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信用分,比比谁的信用高。全市图书馆累计免押金借书100余万册,未出现一例违约现象。厦门,成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法规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信用制度支撑。

  一部盯住“隐形”于这座城市地下民生设施的法规——《厦门经济特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规范了地下管廊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等制度,特别是对老城区铺设地下管廊做出特别规定,为打造管廊建设和管理的“厦门模式”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石,让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

  正在审议《厦门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厦门经济特区地方金融条例》等法规,对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等开展监督,专题询问千亿产业链、乡村振兴战略、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情况,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促进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建设若干规定执法检查,推动放管服改革……这些年,市人大常委会用法治推动物质文明建设,有力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