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财经专栏 > 正文

货币化:做经济学搬运工起码要有档次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5-22 09:09 浏览量:
货币化:做经济学搬运工起码要有档次


  “财政赤字货币化”居然成了最近经济学学术圈争论的热点,这让我的确大吃一惊。因为我一直认为,中国没有几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在经济学领域我们基本没有什么原创性的东西,除了知识搬运和政策诠释,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这栋大楼并没有贡献多少砖瓦。

  为什么不说直接印钱,或者说“直升机撒钱”,而是用了一个感觉极其高大上的“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词汇呢,因为这样显得很高端啊,一般老百姓还不敢发表意见。大家要知道,在人类历史上,很多见不得人的事都要被包装成一个非常高端的外衣,“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是这样的东西。

  在人类经济史上,政府在缺钱的情况下偷偷印钱的多了去了,但明目张胆的真还不多。关于这方面的案例和历史,以及导致的灾难性的结果,书籍和文献资料特别多。一般的人有兴趣的话可以读读拉斯·特维德的《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这本书一开始就讲了一个名叫约翰·劳的聪明的赌徒如何把纸币引入了法国,并且向这些国家的管理者灌输一种思想:要繁荣,就需要纸币。法国的摄政王奥尔良大公在缺钱的情况下,就疯狂印钱,最终导致纸币大贬值,差点搞垮法国的故事。拉斯是个讲故事的高手,经济周期如此高深的经济学理论被他用最通俗的故事讲了出来。在这本书里,还谈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担任英国造币厂的主管的故事,以及英格兰银行在1797年宣告破产的事,值得大家读读。

  正是因为无限制的印钱在人类经济史上产生了很多次的灾难性结果,从而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的现代银行制度和财政制度,用于约束货币的发行和控制政府的支出。人类经济的现代化,事实上是从金融和财政制度的约束开始的,这是国家信用的基石。凡是挑战这个信用基础的国家,轻则恶性通胀,重则政权垮台,基本都死得很惨,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到了今天,央行不能无限制的印钱,政府的支出要受到严格的控制,已经成为现代经济治理的基本共识。而我们居然开始在理论上创新突破这个共识,美其名曰“财政赤字货币化”,实在是匪夷所思。

  政府缺钱不能直接让银行印钱,这基本是一个不用通过什么学术理论来讲道理的道理。可笑的是,中国的很多经济学大咖居然参与了这场论战,长篇大论,从什么传统货币理论的过时,到什么现代货币理论的创新,到什么货币数量论的局限,听着特别吓人。就好像中国的很多券商的研究人员,如果在研究报告中说点什么阿尔法、贝塔,立即显得深不可测一样。但不管用多高尚的词汇或者吓人的理论,老百姓听了他们的,仍然改变不了做韭菜的命运。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结果,一定是政府印钱导致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人民币的信用被严重伤害,最终传导到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如果印钱能够带来繁荣,津巴布韦应该是全球最繁荣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也有过惨痛的滥印货币导致严重后果的惨痛教训,当然,典型的案例发生在国民党时代。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货币分家,央行的独立性有法律保障。《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政府如果缺钱,必须通过发行国债在市场上借钱,并且必须还钱。一些人误以为现在美联储等欧美国家的央行实行的量化宽松,央行直接购买债券就是无限制的印钱行为,大错特错,美联储等欧美央行的这种行为是有严格限制的,不是随便印,更不是阴谋论中说的美国通过印钱让全球承担成本等等。

  一些参与讨论的大咖虽然反对我国搞“财政赤字货币化”,但又说我国还没有到这一步,意思是,如果我们到了欧美这一步,也是可以让央行直接印钱给政府花的。错也,任何情况下,央行都不能直接印钱给政府花!就如同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非法剥夺一个人的生命一样。千万不要给政府印钱找理论基础和借口,这很可怕。

  政府当然不能直接让央行印钱花,这会引发货币信用的崩溃!就如同不能允许偷别人的东西,这点道理确实不需要这么多经济学大咖参与争论,争论这个问题真的很丢人!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很尖刻地说,中国没有经济学家,据说很多圈子里的大咖非常不满。在此我稍微修正一下,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有理论原创的经济学家真的不超过10个,我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包容了。在没有理论原创,做其他国家经济学知识的搬运工的情况下,起码要有档次,不要争论政府能不能直接让央行印钱给自己花这么low的话题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