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草根达人 > 正文

科普达人、讲解员等75人获评首批科学传播

来源:未知 时间:2019-12-25 10:10 浏览量:
科普达人、讲解员等75人获评首批科学传播


全国首批科学传播专业高级职称证书颁发仪式今天举行,75人荣获北京市首批科学传播专业高级职称。记者注意到,75人中既有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劲硕等“网红”科普达人,也有北京自然博物馆讲解员高源这样的一线的博物馆讲解员。北京率先评出科学传播高级职称,在全国尚属首次。

全国首批科学传播专业高级职称证书颁发仪式今天举行。北京市科协供图

北京科学传播人才队伍规模已达五万

目前,北京市有科学传播专业技术人员5万余人,主要集中在科技场馆和科普基地,近年来也涌现出一批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大众传媒渠道或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科普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从业人员取得了专业的成果和业绩,具备了晋升相应职称的条件,但由于缺乏规范的行业资格评定标准和评审组织,没有职称晋升渠道。

2019年6月,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和北京市科协按照本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要求,联合印发《北京市图书资料系列(科学传播)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试行办法》,首次增设科学传播专业职称,并设置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四个层级,满足各梯次科学传播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需要。

不唯论文 采取代表作评审制度

职称评价过程中,采用分类评价标准和“代表作”评审,将科学传播工作按职业属性和岗位职责设立职称,分为自然科学传播和社会科学传播两大专业领域,将申报人员分为科学传播研究、科学传播内容制作和科学推广普及三类专业方向,按照“干什么、评什么”分别制定评价标准。

从2018年起,全市职称评审工作打破职称评价“唯论文”桎梏,全面推行了代表作评审制度。本次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价工作也采取代表作评审制度,申报人可自主选择专业论文、主持完成得到有效应用的课题、决策咨询报告、政策类文件、教材教案、策划方案、研究报告、项目报告、专利等代表作成果,参加职称评审。

来自一线、高学历人员比例较高

2019年6月,北京市科学传播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正式启动,经过网上申报、现场审核、专家答辩并进行公示后,共有75人获得全国首批科学传播专业高级职称,其中研究馆员15人(正高级职称),副研究馆员60人(副高级职称)。

“科学传播专业职称的设立,填补了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空白,畅通了科学传播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晋升通道, 推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对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将起到重要作用。”据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科学传播专业高级职称评审通过人员具有单位覆盖面广、专业领域多元,申报人员学历较高,年龄层次分布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等特点。

此次参评机构包括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科学中心、首都博物馆等科普场馆,北京果壳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广泛覆盖了北京地区的科学传播单位。

获得高级职称的科普工作者中,基本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半数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体现了科学传播工作者高学历的特征。

据悉,2020年市人力社保局和市科协将继续组织该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市人事考试中心将组织该专业初级、中级职称考试工作,为科学传播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更好的人才评价服务。

报告会上,北京汽车博物馆(丰台区规划展览馆)馆长杨蕊、北京科学中心主任何素兴、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科普部部长宋苑、北京动物园科普馆馆长周娜等7位高级职称获得者分享各自的科普工作经历。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科普部部长宋苑说,2007年,她硕士毕业回国,来到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开启了科学传播生涯,从科研到科普,这一干就是13年。作为科普人,她觉得自己也像“麋鹿”一样“四不像”,要跨界做设计师、策展师。从2012年起,她还组织科普团队自编自导科普剧。“此次职称评定给我们的工作点亮了一盏明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