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善行天下 > 正文

风波后如何让爱心人士放心捐款?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5-25 12:07 浏览量:
风波后如何让爱心人士放心捐款?


进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成为人类历史上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内疫情暴发初期,大量捐赠款物聚集武汉,出现堆积、分配效率低下等情况,引发公众质疑。

 

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人大代表指出,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公益慈善活动运作不够透明、自律机制不够健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应急能力不强、信息披露不足等问题。针对如何构建良好的慈善生态,提高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代表们带来了各自的建议。

 

 

 

细化捐赠款物使用公开标准 引入第三方评估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协会长高子程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前期针对捐赠物资的不合理处置方式,反映出我国慈善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201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慈善法》对于以法促善、依法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有些规定过于宏观、原则,比如对募得款物使用情况的公开标准不明确、慈善行业规范指引和公众参与的有效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他建议出台与《慈善法》相配套的行政法规,细化捐赠款物使用公开标准,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建立慈善大数据监管平台,确保对慈善款项支出明细、定向捐赠物资流向、慈善物资质量保障等进行更加全面有效的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同样认为,完善的监督体系是慈善组织公信力的重要保证。他建议强化行政监督,用完备的约束机制规范慈善事业的运作,严防伪善组织打着慈善的名义牟取暴利,污染慈善生态。尤其要强化社会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确保媒体和公众对慈善活动的监督渠道畅通。“另外,国家可以实施严格的奖惩措施,设立慈善主体和对象诚信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和财务审计等。”

 

胡成中同时表示,要加强内部监控,带行政色彩的慈善机构更要配备德行兼备的干部,建立完整的组织治理结构和规章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培训,重塑健康自我,重拾公共信任。

 

建议2

发展民间捐赠机构 出台慈善行业规范指引

 

胡成中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对慈善组织实行双重登记管理制度,制约了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壮大。现有税收优惠政策中限制较多,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

 

他建议,营造开放的公益慈善格局,抓紧去行政化、去垄断化、去暗箱化改革,构建更开放的新格局,大力发展民间捐赠机构,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尤其是民营企业家设立冠名慈善基金,鼓励知名人士和群体设立更多单一项目的专用基金,依法独立运作,与官方慈善机构良性互动,竞争合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表示,在慈善捐赠领域,政府物资调配与社会力量参与的作用具有较大差别。“政府的作用在于集中、聚焦,解决重点问题,而社会组织多元,有发散的信息渠道,可以关注政府指挥部关注不到的角落。”贾西津表示,两者不能相互替代,不是资源总量的问题,而是机制特点功用不同。因而,大力发展慈善捐赠社会组织,有利于补充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全面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