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解析财智 > 正文

信贷集中风险暴露,商业银行该如何防范?

来源:未知 时间:2021-10-31 19:02 浏览量:
信贷集中风险暴露,商业银行该如何防范?

商业银行信贷集中是一种普遍现象,表现为信贷资金集中放贷给某几个大客户、某些行业以及某些地区。具有国资背景的大企业因为有政府信用背书而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传统的基础性实体行业在政府的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量的信贷资金;发达地区的项目由于企业资质高、资金回流快、项目效益好得到银行的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需矛盾日益严重,产业结构亟需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出台对传统的行业格局发起来了挑战。另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落地,金融科技的日渐成熟,“金融脱媒”的现象愈演愈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过去不合理的信贷结构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敞口加大,表内资产安全性下降。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期经营,甚至威胁到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对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对信贷集中度的逆周期监管

 

 

在经济上行期,受益于宏观环境的福利,银行信贷的客户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经济增长率拐点来临时,大部分行业都开始走下坡路时,前期集中的信贷的风险一齐爆发,侵蚀银行资本,坏账增加,盈利能力下降。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资本的逆周期监管以及信贷集中度的逆周期监管,在经济上行时切不可盲目自信,应该严控制信贷集中度并且计提逆周期资本以控制信贷的盲目膨胀。同时,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信贷客户的甄别能力,积极剔除投机性贷款者,防止在未来经济形势不好时,该类贷款者的风险集中爆发。

 

 

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严格把控信贷集中度。尤其是行业集中度,时刻把握其动态变化,设置风险预警机制,当集中度到达预警时,分散信贷投放或者提前回收高风险贷款,减少银行的信贷集中度水平。

 

 

二、创新信贷考核机制

 

 

中小企业缺乏信贷资金是一直以来的难题,抑制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活力。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银行无法辨别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也就无法确定的补偿利率,且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成本极高,所以大部分银行不愿意开展相关业务。

 

 

但是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上的最主要的金融机构,除了作为盈利性组织,商业银行承担着合理配置资金、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的社会责任。而且分散信贷配置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信贷集中风险,同时也提高了议价能力,所以这对银行来说是新的发展路径。

 

 

在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快速发展的时代,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发展潮流。商业银行应该要抓住时代发展的红利,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提高信贷业务的办理效率和精确性,削减人工成本,享受范围经济带来的好处。

 

 

三、设置多层次信贷集中度的监管指标,建立健全差异化的监管机制

 

 

目前,只有关于客户集中度的设置了“10%”和“50%”的监管红线,监管指标过于单一,不够细化和全面,风险容易隐藏在金融机构内部,发生系统性风险。相较于客户集中度,行业集中度的波动会带给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更为深刻和剧烈的影响。

 

 

但是关于行业集中度和地区集中度的监管没有任何涉及,仅要求各家银行以行业平均数作为参考标准。监管当局应该设置统一的计算口径,及时填补监管空白从而实现对贷款行业和地区的有效监管。在计算银行风险资产时充分重视信贷集中度的影响,从源头上遏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

 

 

监管机构还可以要求各个银行在自己的风险模型中加入信贷集中度指标,根据各家银行的各自优势和经营情况,制定有层次性、操作性强的监管体系,有弹性地控制风险,在保持自身比较优势的前提下把控整体地系统性风险。

 

 

对于大型国有银行来说,信贷集中度、产业竞争结构都会对其经营效益产生显著的影响。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重点关注经济周期和信贷集中度,城市商业银行则具有严重的异质性。监管当局在设置监管标准时绝对不可以一刀切,三类银行、三类信贷集中九个不同的维度全方位监管,力求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应该要设置更加全面的监管指标。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要设置更为严格的监管体系。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应该要深入考察内部管理机制的健全性。

 

 

除了外部监管以外,监管机构应该倡导商业银行建立有效内部监管机制,打破两者的信息壁垒。做到信息的透明共享,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双向发力,打造一个严密全面的监管体系。

 

 

四、关注产业结构竞争状态,重视市场化因素

 

 

行业的竞争结构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产生影响。如果银行将大量资金配置给垄断厂家,一方面长期有稳定的客户,由于出于供应链的核心,垄断性厂家的资信状况和盈利能力都较优越且信息较为透明,所以银行节约了一大笔的贷款调查和监督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的客户和行业较为集中,所以一旦客户经营状况恶化或者行业的发展前景发生反转,银行的信贷资产会大比例地恶化;而且行业的垄断性越强,银行越容易处于被动地位,议价能力会下降。产业集中度对于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把握好度需要各家银行差异化管理。

 

 

对于多年沉淀下来的老客户,银行应该要将维护客户关系和增加客户粘性放在突出位置,牢固的客户关系对于银行来说是宝贵的资产。由于老客户留存在银行大量的资料,银行对于客户的经营资料掌握得相对全面,收益大于风险。对于新客户,银行应加强贷前审核,全面考察客户的行业地位和发展前景,综合评估客户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

 

 

现在银行在发展过程当中,往往会过度依赖政府政策。根据政策的行业导向进行配置资源,忽视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作用。银行的资金配置受到的行政干预的因素所占比重过大,导致信贷资金的流向不够市场化。

 

 

正是因为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效率低下,我国的经济增长动能才不足,国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首当其冲的就是过剩产业。而银行的集中客户与集中行业很多都是过剩产业,这也是为什么商业银行近年来逐渐降低信贷集中度的原因。

 

 

基础产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商业银行青睐传统行业情有可原。但是过度的资金供给削弱了一些行业的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渐落后乃至成为夕阳行业。商业银行应该要重视市场的发展规律,让市场决定资金的配置,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最后为银行筛选出一批优质企业。

 

 

五、总结

 

 

信贷集中于大客户和传统行业是行政干预的后遗症,也是商业银行一贯的经营方式。但是在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的产业格局进入调整期,商业银行以往的行业布局需要重新规划,本文的研究为商业银行未来的经营运作提供了指导方针。

 

 

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加之金融科技的崛起,中小微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有望得到缓解。信贷资金一直以来是稀缺资源,商业银行放贷给小微企业所得利润是商业银行青睐大客户的机会成本,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商业银行对小微贷的开展增加重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