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节庆活动 > 正文

复兴六月六:带着商业目的打造 “传统节日”,还是传统文化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7-17 18:36 浏览量:

但就像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这种经济导向的 " 传统复兴 ",也引来了很多的非议。反对者认为,很多地方是有选择的从传统的六月六节俗中,挑选了一些方便 " 变现 " 的项目,重新包装了起来。这种所谓的 " 传统节日 ",已经不是真正的传统了。这种观点看似有理,但其实并不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

其实所谓的节日,从表现形式来说就是一些人年复一年地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重复做特定的行为。那人们为什么要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做这个事情?这其中是有其内在的逻辑的,比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面对盛夏酷暑为了避瘟保健,等等。包括六月六在内,我们很多的传统节日习俗,都可以从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环境里找到这种内在的逻辑。但在现代社会,很多这种内在的逻辑都已经不存在了,这其实也是传统节日凋亡的最重要因素。

—— [ 清 ] 北京竹枝词

冯姝婷:《六月六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研究》,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9 年。

复兴六月六:带着商业目的打造 “传统节日”,还是传统文化吗?

关注我们

前面咱们简单地回顾了六月六节的发展变化过程,实际上到了明清时期,六月六在民间的习俗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各地多有地方特色节俗,中原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又有不同。近代以来,与很多传统节日一样,六月六也经历了明显的衰败,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而最近这几年,随着国家上下对非遗项目的发掘和保护,以及地方上政府、商家对旅游业的重视,六月六也和很多传统节日一样,被专家学者们从故纸堆中翻捡出来,在有些地方还被打造成了当地特色的旅游名片。

长按二维码赞赏支持(公众号专用)

复兴六月六:带着商业目的打造 “传统节日”,还是传统文化吗?

# 传统文化 106

在今天说到六月六,可能有些老人还能想到 " 六月六,晒红绿 "" 六月六,晒经书 " 这样的俗语,而像布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则会想到自己本民族的 " 年节 "" 歌节 " 等民族节日。这些算是传承时间比较长,一直到今天还偶尔能见到的六月六习俗。但实际上,六月六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曾经内容也很丰富的传统节日。

宋真宗剧照

关注我们

上面这首清代的小诗,讲的是当时民间流行的农历六月六节出游的习俗。最近这些年,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各种非遗项目,从官方到民间的讨论都很多。对于一些大型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节日的氛围是越来越淡。而对于一些传统上影响就不是太大的节日 ,可能就逐渐地消失在工业文明的扩张过程中了,比如这首小诗里说到的六月六,年纪小一些的朋友可能就对此非常陌生。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官方近年一直在强调复兴、保护非遗项目、传统文化,有些地方也从振兴旅游业的角度出发,发掘出很多已经被人们忘却的传统节日,六月六也是其中之一。不过这样的做法又引起了另一番争议:这种带着商业目的而打造出来的 " 传统节日 ",还是传统文化吗?还有没有意义呢?借着六月六这个节日,我也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复兴六月六:带着商业目的打造 “传统节日”,还是传统文化吗?

(作者:浩然文史 · 李一鸣博士)

复兴六月六:带着商业目的打造 “传统节日”,还是传统文化吗?

宋代的天贶节因为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天书,在保留了前代制曲、祭田神和暴晒衣、书之外,主要是增加了一些道教色彩比较浓厚的祭祀习俗,包括祭祀圣祖、祭祀真武大帝、祭祀崔府君等等。这些祭祀活动基本都是官方主导,然后民间响应参与的,尤其是纪念崔府君,有宋一代在民间可谓是香火鼎盛。除此之外,宋代民间还有一些因应农历六月自然气候产生的避瘟保健类的习俗,如煎楮实、收瓜蒂、服稀莶等,楮实、稀莶都是中药材,有一定的养生治病功效。

# 中外生活史 45

宋代之前的六月六,基本上属于民间自发的节日,很多习俗也都是地方性的。六月六正式成为一个官方节日,是在宋真宗时期。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 1011 年),下诏设立 " 天贶 [ ku à ng ] 节 ",贶是赐予的意思。檀渊之盟之后,宋真宗在王钦若等人的谗言之下,开始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神仙祥瑞,并且炮制了诸如封禅、降天书等各种闹剧,这个天贶节就是为了纪念上天赐下天书而设立的。天书事件虽然是闹剧,但自此六月六就获得了官方认可的 " 身份 ",还有了官方规定的假期和系统的节俗内容,成了国家的 " 法定节假日 " 之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