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节庆活动 > 正文

百姓节日餐桌彰显生活变化

来源:未知 时间:2019-09-18 11:12 浏览量:
百姓节日餐桌彰显生活变化

民以食为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念想,离不开食物。逢年过节时,做一顿丰盛的美味与亲人们分享的习惯,已深植于百姓的心中。从过去的吃得饱就行,到如今的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有品位,节日的餐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网络图片

9月13日是中秋节,记者一大早来到元宝区铁成佳园市场,看到采购节日食材的市民络绎不绝。

海鲜摊位前,许多市民选择海产品作为中秋饭桌的主菜。一位海鲜摊主告诉记者,为了迎合中秋节,他们特意上了新鲜的淡水鱼、各种贝类、虾类,还有最畅销的螃蟹。在海鲜摊位前,正在购买海鲜的纪女士说,“今天我们兄弟姐妹都要回老父亲家过节,我买点海鲜让从外地赶回来的弟弟妹妹们尝尝鲜。”节日餐桌上,她要准备16个菜。





记者跟随纪女士又来到了蔬菜摊位,生菜、苦苣、西蓝花、茼蒿、西芹、小白菜统统进了她的菜篮子。她说,如今大鱼大肉已不再是节日餐桌的“主打菜” 了,清淡、健康、绿色成了现在的新吃法。

纪女士今年65岁,回想小时候,因为家里人口多,经常吃不饱肚子,夏天还能吃上新鲜蔬菜,到了冬天餐桌上离不开“老三样”:萝卜、白菜和土豆,主食基本是玉米面饼子。过节,是她和弟弟妹妹们最盼望的事情。

每年的中秋节,父母起早排队凭票购买月饼,给每个孩子发上半块。节日的餐桌上,每人能吃上一盘饺子,纪女士经常在母亲拌馅的时候,商量着让母亲多放点油、多放点肉。那时,吃一顿饺子能让她回味好多天,然后,再开始盼望下一个节日的到来。那时因为资源短缺,饺子是节日餐桌上惟一的食物,就连除夕也不过如此,最多也就加几个诸如芹菜土豆丝之类的菜。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市场活跃,商品逐渐丰富,纪女士家的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节日的餐桌基本能做到“想吃啥吃啥”了。“我女儿小时候最爱吃锅爆肉,每次过节我都会做给她吃。”纪女士回忆道。每当节日,她家都会有家庭聚会,作为家庭掌勺的她会提早准备食材,餐桌上有鸡有鱼有肉,一大家人坐在一起边聊天边吃饭,也是趁着过节的机会交流感情。

最近几年,纪女士家对饮食的理解,已经转到健康养生上了。即使是过节,她也要在餐桌上荤素搭配,尽量少油少盐,避免高温烹制。“海鲜全部清蒸,猴头菇是用来炖笨鸡的,生菜和苦苣蘸酱吃,还有西蓝花炒虾仁,西芹腰果……”纪女士指着菜篮子里的蔬菜一一向记者介绍说。



一叶知秋。吃的变化,只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国富民强的一个缩影。从食不果腹到票证年代的“有啥吃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吃啥有啥”,再到如今节日餐桌开始追求健康养生,透视餐桌的变化,能看出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