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节庆活动 > 正文

六种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节日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1-31 09:21 浏览量:
六种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节日



由于商家的炒作,以及部分人崇洋媚外的文化不自信,导致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泛滥。而很多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则被逐渐冷落。甚至有一些以及被人们遗忘。以下盘点的六个传统节日,都是曾经很火很流行而即将消失的传统节日。也许你对圣诞节等洋节的来历了如指掌,但是你对这些中国古代节日知道多少呢?

1、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寒食节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也叫做 “禁烟节”、“冷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唐代诗人韩韩翃有《寒食》诗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上元节和下元节:下元节在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所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3、中元节: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4、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在古代,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当时对重阳节的重视也习俗。




5、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王羲之《兰亭集序》记述的就是上巳节这天作者与谢安、孙绰等人游山玩水的情景。

6、祭祖节。又叫“烧衣节”该节在十月初一。这一天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