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杰出华人 > 正文

12位“历史治水名人”,竟有6位在徐州治水!

来源:未知 时间:2019-12-31 14:18 浏览量:
12位“历史治水名人”,竟有6位在徐州治水!





  近日,水利部公布了

  第一批12位“历史治水名人”

  其中竟有6人为徐州治过水

  网友感慨:

  直戳徐州历史水患伤痛

  夺泗入淮、汴泗交流、借黄行运……

  泗水河、汴河、黄河、大运河

  先后在这里

  相爱相杀



  归有光笔下曾描述

  黄河漫徐方,原野层波生。

  万人化为鱼,凛然余孤城。

  一次次水淹埋城,一次次原址重建

  历史上的徐州是怎么撑过来的?

  心疼三分钟!

  (徐州:我太难了!)

  这个名单里,很多人对苏轼入选很吃惊:苏轼不是大文豪吗,怎么治水了?当然,作为一名徐州人,苏轼在徐州治水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另外5人在徐州治水的故事,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

  先来看一下这12位历史治水名人:

  (大禹、孙叔敖、西门豹、李冰、王景、马臻、

  姜师度、苏轼、郭守敬、潘季驯、林则徐、李仪祉)

  其中蓝色字体的名人

  都曾治理过徐州水务

  等等

  林则徐?徐州水务?

  是不是超出了

  个(bu)别(shao)网友的知识范畴

  下面小编就带你坐上时光机回到过去

  一一查看这些历史名人

  治理徐州水务的故事和传说

  提起林则徐,大家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虎门销烟。其实,他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水利专家。还曾担任江苏巡抚长达五年。

  187年前
  林则徐
  兴修徐州水利 赈灾济困

  (清朝道光时期大臣、民族英雄)



  1832年,道光十二年夏秋之际

  徐州各县上报被淹

  林则徐多次上奏:要钱、减税、缓征

  其中《徐州府属水灾动项赈济片》

  如实反映了灾区的惨状



  △徐州镇河铁牛,明清时曾多次铸造

  道光十三年

  林则徐正准备上奏灾情,圣旨却先来了

  大意是年年都要钱,这都成啥了!

  并指责

  “该督抚等不肯为国任怨,不以国计为亟”

  林则徐毅然为民请命,

  写就《江苏阴雨连绵田稻歉收情形片》

  ……

  道光帝最终准奏

  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期间的徐州府,辖区为一州七县,当时的徐州地处黄河下游的泄黄要区,而沿河堤坝大多残破失修,经常被淹,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因此,林则徐筑堤坝、疏浚河道、修水闸。



  在福州林则徐纪念馆内的一张图上,清楚记载了他在江苏主持兴修的重大水利工程,而关于徐州的就有:

  治铜山泄黄闸、治睢宁护城河

  (道光十四年)

  重修铜山县、萧县天然闸下引河

  (道光十五年二月)

  挑修邳州沂河堤埝

  (道光十五年九月)

  修筑丰县顺堤河

  (道光十六年八月)

  400多年前
  潘季驯
  70岁仍在徐州治水一线

  (明朝中期大臣、水利学家,四次主持治理黄河及运河)



  1590年,

  明神宗万历十八年

  一位70岁高龄的河官,

  还在为徐州一带的水患奔波劳动

  这位老者叫潘季驯

  此时的他,正在开挖奎河



  △潘季驯的《河防一览》图徐州段

  黄河自南宋夺淮改道徐州以来,经常泛滥成灾。潘季驯采用“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办法取得了显著的治河成效。嘉靖四十四年黄河在沛县决口,潘季驯乘舟视察,夜间至双沟境内时,险些舟覆,后人为纪念这位名臣,在此立下“潘公再生处”石碑。



  △《再登云龙山》(左)和他的另一首《同江司徒小酌云龙山》

  “几向蒿莱寻水脉,翻从沧海见桑田”从云龙山碑廊里他这首《再登云龙山》手书诗刻,不难看出他对治理徐州一带黄患的辛劳与感叹。

  700多年前
  郭守敬
  江南物流改从徐州快递京都

  (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1275年,元至元十二年

  据新元史列传第六十八记载

  郭守敬奉命勘察了

  山东德州、济宁、沛县、徐州吕梁等

  京杭运河南北贯通的关键河段

  初步形成了大运河弃弓走弦的方案



  第二年济州河开工(后与会通河归于一河)

  最终实现了漕运

  自徐州吕梁出黄河北岸经山东北上。

  使得江南物资

  由徐州北上直通京都成为现实

  从而提升了徐州在运河航运的重要地位



  900多年前
  苏轼
  在徐抗洪喊出“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077年,宋熙宁十年

  苏轼带着弟弟来到徐州上任

  然而刚过了三个月

  黄河决口,殃及徐州,

  之后便有

  苏轼治水建黄楼!



  苏轼治水的故事,徐州人耳熟能详。1077年,七月黄河大堤决口,淹没四十五个州县,“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苏东坡挺身而出,喊出了“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的决心。他亲自指挥军民修筑了一条“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的长堤。终于,十月初五,水退民安,为纪念此次抗水经历,苏轼修建“黄楼”以志纪念。徐州至今仍有苏堤路。



  △徐州画家刘永钧所绘1949年徐州地图上,仍可看到苏堤

  1900多年前
  王景
  力挽彭城漕运衰落

  (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汉武帝时黄河时常决口,泛滥数十年,

  由于黄河侵淮入海,

  江淮经徐州的漕运被迫中断。

  此后,新莽时黄河在魏郡决口,

  彭城开始衰落。

  公元69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

  后来担任徐州刺史的王景,受诏治水,

  最终使得汴水安流入泗,

  限制黄河南侵,恢复通航,



  汴渠早在战国时期就修筑出来了,

  是这次工程中最重要的地方,

  它从郑州西北引黄河水入渠,供船只来往,

  沟通了黄河和淮河两大河流,

  途径开封、商丘、虞城、砀山、萧县、徐州。

  地处汴泗交流的彭城,

  再度成为连接江淮与都城洛阳的水运枢纽,

  沛、丰、梁寨等漕运码头再次兴盛。

  徐州汴泗贯通之利,

  一直延续到唐宋时代。



  △徐州汴泗交汇碑

  4000多年前
  大禹
  治水后划分九州 把徐州封给若木



  公元前2000多年,中原地带洪水泛滥

  大禹治水,划分九州,

  九州之一徐州

  比现在的徐州区域更大

  东至大海,北抵泰山、南达淮水。



  徐州地方史志学者于克南表示

  徐州有很多关于大禹的故事

  比如他打通了徐州的百步洪、吕梁洪。徐州的吕梁发现一块宋代古碑,上面记的是大禹治水吕梁洪的故事。

  明代的叶聪曾写下《吕梁洪》纪念大禹治水:西风将客棹,飞度吕梁洪……山从丰沛下,水向泗淮通。疏凿诚非易,怀哉大禹功。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还藏有一块《大禹治水》的汉画像石。

  为什么这么多治水名人都跟徐州有关?

  徐州史志学会副会长李世明认为:这说明1、徐州历史悠久;2、徐州在全国水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3、历史上徐州屡受水患。



  △孔子带弟子到徐州观吕梁洪留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

  特别是在黄河改道前,

  每次黄河泛滥徐州都不能幸免。

  淹—退—建—淹……

  新城一次又一次叠加在旧城址上

  形成城叠城奇观

  在徐州博物馆一楼

  有一面土墙,取自市中心地下

  包含明、宋、唐、南北朝、汉等多个文化层。



  夺泗入淮、汴泗交流、借黄行运……

  不但影响了徐州的地貌,

  也影响了徐州历史文化,

  形成了徐州区域文化多层面的个性特征,

  造就了徐州人的性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