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杰出华人 > 正文

梁启超:为啥说“欲强国必由女学”?

来源:未知 时间:2019-09-30 16:17 浏览量:
梁启超:为啥说“欲强国必由女学”?




梁启超"欲强国必由女学"说,把女学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强大联系在一起,明确了女学的兴与不兴与国家盛衰、民族存亡的关系。这体现了梁氏在女学问题上的远见卓识和他对民族、对国家的赤诚之心。正是由于梁启超对女学思想的宣传及其戒缠足、创办女学的实践,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最早一批女性的觉醒。而这些女性的觉醒,不仅带动了女学思想的宣传,更进一步促进了近代女学的发展。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 ,同时还是近代中国最早倡导兴女学的宣传家 。 他曾在深刻批判传统陋习限制女子受教育权利 、 桎梏女子发展的基础上 ,提出了 “女学盛则国必强” 的观点 ,不仅如此 ,他还将其兴女学思想付诸实践 ,扶助创办中国第一所自办女学堂 ——— 经正女学 。

梁启超把女子教育与国富民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欲强国必由女学"。他还把妇女教育看作女权运动的制造厂,说女子师范学校就是"女权运动的基本军队"。 1924年,中国有位伟大的知识分子不幸得了尿血症,亲友们热心地建议他出国治疗,但他坚信祖国的医疗水平,特意请北京协和医院的中国大夫 诊治。1926年,协和医院为他做了割除右肾手术,结果令人惊讶,右肾无肿瘤,也无任何病症,术后他身体状况日益恶化,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纷 纷对协和医院表示强烈不满。
对于这起医疗事故,梁启超这位近代新型的知识分子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胸襟,他不顾自己遭受的痛苦,极力维护协和医院的声誉。有记者问他,这种大海一般宽容的姿态和维护科学的精神源自何种力量,他回答,得益于小时候的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的教育。
欲强国必由女学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生于广东新会县。祖父、父母平时很少责骂,更少鞭挞,教育多采用启发 式。父亲不苟言笑,除教授启超功课外,尤注重品德修养。母亲待子十分慈爱,以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为主,间以严格的引导,慈中有爱,但绝不溺爱。梁启超6岁 时有一次因事说谎,母亲动怒,严加训斥,首次罚他跪下并鞭打他。这些教育,使梁启超自小就形成了独立自由的精神,也为他后来重视新民德的思想,具有忧国忧 民的爱国精神和宽容大度的胸怀奠定了基础。梁启超一生参加的中国政治活动影响巨大,一生著述甚丰,有1400多部,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财政、外交 和历史等多个领域。
他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把教育的兴衰与国家的前途联系起来,倡导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民"。后来,倡导女子教育成为他维新教育思 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撰写了《记江西康女士》一文,首次提出了他关于女子教育的主张。在阐述变法主张的重要著作《变法 通议》(1896年)33篇文章中,专门论述教育的就有6篇,几乎占了一半,而这6篇中又有近代较早倡导妇女教育的专门篇目《论女学》,开创了近代女子教 育的先河,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倡导妇女教育的奠基人。
梁启超说,中国女子历来为男子之奴隶,人们认为女子无足轻重,不对她们实施教育引导,更为极端的则胡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
梁启超说,中国没有女子教育事业至少存在着五个"不利":不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妇女无知识、无职业,只能依靠男人供养,事必造成男女 不平等,久之,"男贵女贱"、"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夫唱妇随"的传统偏见形成流传开来;不利于广大儿童的教育,儿童教育的关键在于母亲,他猛烈 抨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朽观念,把它看作"祸天下之道";不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造成国家的积弱,"妇学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也",认为中国积弱的 根本原因在于妇女的没有知识,缺乏教育;不利于经济发展,妇女无教育,靠他人供养,这就减少了就业的机会,失业者多,社会负担重;不利于妇女身心健康,妇 女无知识,不懂得体育、卫生、心理常识,于身体心理发展都不好,如何教育下一代要有强健的体魄,怎么提高民族的素质?他强调体育课程必须成为女子教学中的 "一大义"。
梁启超的惊人之论就是把女子教育与国富民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欲强国必由女学","若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必自妇人不学始"。他介绍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女学教育的经验,如日本。他还把妇女教育看作女权运动的制造厂,说女子师范学校就是"女权运动的基本军队"。
创办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学
梁启超为开创中国女子教育事业而亲身实践。他曾计划在上海创办女子学堂一所,然后各省、州、县可以依照建立,女学堂招生对象是8岁至15岁 的"良家闺秀"。1897年,他协助上海电报局局长经元善在沪创办"经正"女子学校,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学,梁启超为学校选定课程,亲自撰写《创设 女学堂启》和《上海新设中国女学堂章程》,附设《女学堂试办略章》,其中提出的女子教育内容与方法有:女学堂功课中、西学各一,先学识字,次学文法,次读 各门学问启蒙之书,次读史志、艺术、治法和性理之书;设算学、医学和法学三科,学生任选一科;别设师范科,专门讲教育童蒙之法;设纺织和绘画等妇学所需之 科;每月考课一次。
1897年7月,梁启超在《时务报》工作期间,又与谭嗣同、康广仁等成立"不缠足会",梁启超为发展组织,草拟了《试办不缠足会简明章 程》。在当时的中国,提倡不缠足是有很大困难的,因为缠足已形成一种风气。他带头不给自己的女儿梁思顺(令娴)缠足,还经常劝导妻子李蕙仙放足。夫人李蕙 仙、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后来也成为"不缠足会"的成员,倡导不缠足,参加妇女解放运动。
梁启超倡导女子教育,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开启民智的重要作用,1907年,晚清政府始有女子小学的规定,女子学校陆续建立。1916 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始颁布男女可以同学的法令。蔡元培1920年2月破天荒招收9名女生入北京大学文科旁听,实施男女同校、高等教育平等的新风,无疑受到 梁启超女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影响。
育四女成世人楷模
梁启超不仅在社会上大力推进中国妇女教育,还在家庭教育上起到了模范表率作用。他在四个女儿的教育上,身体力行,为世人树立了楷模。他教育女儿们严慈并济,宽厚为主,严格约束,给以"新民"道德、品行方面的沐浴、熏陶,女儿们个个事业有成,人人成为爱国知识分子。
长女梁思顺(令娴)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却坚决不肯为日本人做事。她热心祖国的社会公益事业,曾参加北京女青年防痨协会。她是我国诗词研究专家,编有《艺蘅馆词选》,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次女梁思庄1925年被大姐梁思顺带到加拿大读书,中学毕业后考入麦基尔大学攻读文学,1931年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学习,并获学士学位。她归国后立即投身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三女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思想活跃,积极进步,曾任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大队长,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骨干、燕京 大学学生领袖,任过齐鲁大学女部主任、山东白求恩医学院教师、山东省妇女联合会主席,后调至北京任中国红十字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
四女梁思宁早年曾就读于南开大学,在三姐梁思懿的影响下,投奔了新四军,在新四军123支队司令部工作。1948年,由于"左"的思潮影响,梁思宁被开除党籍,自此蒙冤35载,无怨无悔,一直到1983年才恢复党籍。
附录————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
《论女学》一文,不惜以五千多字的篇幅,详细论述了女子教育的重大作用(据说这篇文章是梁先生23岁时的杰作)。
梁先生认为,女子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家庭和种族的后代,关系到国家的强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