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杰出华人 > 正文

历史上李白的酒量有多好?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2-23 09:24 浏览量:
历史上李白的酒量有多好?




如果要讨论李白的酒量,理应从他喝的是什么酒开讲。
▲酒仙李白。
▲酒仙李白。
说起中国的国酒,可能你们都会跟西奇妹说茅台、五粮液这类的白酒。可是请注意,“白酒”是一种蒸馏酒,而主流观点认为蒸馏制酒的技术是从蒙元时期才开始的。显然生活在唐朝的李白,没见过白酒。但他见过“绿酒”。
唐朝的酒,在另一位诗人白居易的笔下是这样的: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在这首诗脍炙人口的诗中,白居易提到了“绿蚁新醅酒”。小妹有必要来详细解释一下这个“绿酒”。
唐代的酿酒技术,在我们看来仍属于比较粗陋的。这种“古法”酿酒技术非常简单粗暴,先将米+水+酒曲放入酒缸中密封,等其自然发酵。估摸着发酵完成时就撒上石灰,人为阻止发酵的继续。
用这种方法新酿而成的粗劣米酒,在未经过滤之前上头都会有一层细细的绿色浮沫,远看就像一匹匹绿色的蚂蚁。
看,李白的诗中也提到了“绿酒”,但没白居易的那一首脍炙人口(笑)。
颜色我们知道了,是绿色,但口感如何呢?
除了“绿”之外,受制于酿造工艺,唐代人的酒还很“稠”,很“甜”。“酒”在发酵的过程中,很多谷物都糖化了,这就导致酒的吃口很甜,黏度很高,透明度很低。诗人们纷纷使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叫“浊酒”,是不是很形象呢?
至于口感,现在西奇妹来形容一下:你面前放着一杯灰绿色的糊状饮料,一口下肚,竟然是甜的?甜中还带着一丝淡淡酒味,仔细闻一下,或许还夹杂着些酸馊味。
好喝吗?可能是好喝的。但口感可与如今的酒大相径庭了。不管你意外不意外,这种绿色糊糊似的甜酒,就是唐朝的主流酒。
▲酒仙李白。
▲酒仙李白。
现在你说:哎呀李白兄,你老是喝劣酒”,就不能喝高档一些的吗?
事实上,李白也喝过“好酒”,比如——烧酒。
艾玛,你可别误解,这不是你心中的那种“烧酒”,而是“再加工”过的“绿酒”。将酿出的绿酒加热,杀死其中的那些绿绿的微生物,然后再过滤浓缩几次,这样就能得到高档些的“琥珀酒”。这种酒其实应该说酒液是偏红色的,因为酿酒用的酒曲是红色的。但文人为了更文雅些,常称它为“琥珀酒”,比如白居易的诗中是这样写的:
经过这样的“再加工”,就成为如今我们喝的“黄酒”的雏形,但度数也不高,约15度左右。
当然,李白大大也是写过这种琥珀酒的,我们来看:
除此之外,李白还喝过“葡萄酒”,这种酒的口感,就与我们所理解的现代“葡萄酒”比较接近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当时的唐朝首都在西安,再往西就是西域了。唐代与西域在文化和生活上的交流非常密切,理所当然,葡萄酒也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安。因为属于“进口酒”,所以售价不菲,物以稀为贵嘛。不过我们伟大的唐太宗却因为一个意外,将葡萄酒在唐朝普及了。原来,据《太平御览》记载,唐太宗征服高昌时,顺便抢了几个在高昌种葡萄的农民和葡萄酒工人。他将这些人带回宫中,命他们在宫中酿造葡萄酒,从而将“进口货”,变成了“国产”。所以,普通民众也渐渐地能喝到葡萄酒了。
我们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李白一定喝过(葡萄酒),而且他见过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因为他写了一首诗:
综上所述,唐代的酒普遍比较稠、比较甜,也不辣口。度数最高的品种,也不会超过20度。
我们确定了酒的品种之后,再来看看李白的“海量”是多少吧。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杜甫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来描述“酒中八仙人”,这八人分别为: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在写到李白时,杜甫是这样描述的:
很显然,“李白斗酒”。那么唐代的“一斗”,是多少分量呢?据考证,唐代一斗是5.94公升,如果装满酒,至少是10斤。所以按照杜甫的说法,李白的酒量在10斤以上。看到这里或许你也能明白了,唐代的酒量考验的不是肝脏解毒,而是肠胃容量。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假使李白能将尿尿问题解决好的话,慢慢地喝个10斤像糖水一样的酒,也是有可能的。
前提是——千万别得糖尿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