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就是最紧要的民生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0-28 09:33 浏览量:
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就是最紧要的民生



2020年,已是崔晓冬在财政社会保障工作岗位上的第15个年头。疫情突如其来,作为曾参加四川汶川地震救灾保障工作的财政人,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处长崔晓冬责无旁贷地进入战时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全市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中。

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负责医疗卫生、就业、残疾人事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基本民生支出资金管理工作,抗击疫情时期,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崔晓冬带着同事与时间赛跑,在辽宁省正式启动疫情应急响应前,1月23日,经局党组同意,社会保障处率先开始建立财政系统疫情防控资金保障机制,大胆创新资金管理方式,拨付资金采取了“先预拨、后清算”方式,当日就拨付防控资金2052.3万元,为全市疫情防控抢得先机。春节假期,又拨付资金10376万元。“7·22”疫情发生后,他们又第一时间紧急拨付资金10576万元。截至目前,市财政已累计拨付疫情防控相关资金约15亿元,每笔资金拨付时都对资金规范管理提出明确要求,确保不因资金问题影响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

越是疫情严峻,就越要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在崔晓冬看来,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但却无比充实的日子——在市财政局与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今年1月26日,我市率先出台新冠肺炎病患诊疗费用财政兜底政策,筑牢疫情防控底线。在国家尚未明确相关政策前,我市出台城乡社区工作者每人每天150元工作补助的政策,激发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工作干劲,织密全市群防群治网络。

从实际出发,崔晓冬思考如何积极发挥财政部门综合协调能力强的优势,不断完善各项民生保障财政政策。近年来,市财政局先后将零散的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助、残疾人事业等财政补助资金整合,由县区统筹使用,激发了县区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盘活各类财政存量资金达60亿元,在不新增财政支出的情况下,有力保障了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民生支出。

疫情对我市各类市场主体和医疗机构平稳运行产生巨大冲击。崔晓冬和同事们深入研究,统筹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利用我市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规模较大的优势,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困难企业稳岗政策,在不增加财政支出的情况下,统筹解决各类市场主体稳就业、短期渡难关及长远谋发展问题。同时统筹调度财政资金和医保资金,全力保障医疗机构平稳运行,保障医务人员各项待遇。

在特殊时期,崔晓冬既是战斗员,也是协调员。作为市财政局在疫情防控工作组的统一联络员,他每天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密切掌握各部门资金需求,及时协调市财政局内部相关处室办理资金拨付。崔晓冬还是宣传员,每天深夜,顾不上歇一歇喘口气,为打通政令畅通“最后一公里”,他又将当日出台的财政政策文件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传给各级财政系统和各疫情防控工作组,把相关财政政策形成通俗易懂的新闻材料通过媒体对外发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疫情防控期间,崔晓冬全天候在岗、节假日无休,最长一次曾连续工作36个小时。与崔晓冬一同奉献的还有他的家人和孩子。崔晓冬的爱人是医生,今年春节在专科医院为发热的孕产妇和儿童诊治,夫妻双双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没有父母的陪伴,乖巧懂事的女儿通过画画告诉爸爸自己也是一名抗疫小战士。关键时刻,崔晓冬就是这样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目前,我市正全面开展“中梗阻”专项整治。在市委党校学习期间,崔晓冬在笔记上这样写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为人民群众解决难心事、烦心事和闹心事,以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满意为工作出发点和立足点,着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提高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破除道路依赖和惯性思维,坚持问题导向,主动作为,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切实打通服务人民的“最后一公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