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筑牢民生底线托起幸福明天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0-26 09:25 浏览量:
筑牢民生底线托起幸福明天

“在当地政府引导下,我参加了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如今在城区一家企业务工,月收入2000多元,生活有了保障。”10月21日,城厢镇莆田村贫困群众吴勋翔说。

近年来,兴宾区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就业扶贫,通过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办招聘会、推介工作、设置公益性岗位等一系列举措,千方百计帮扶贫困群众创业就业,让他们端稳就业“饭碗”,彻底拔掉“穷根”。

优化服务 稳定就业

“感谢驻村工作队员为我提供企业招聘信息,让我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良塘镇北合村贫困群众覃耀锋高兴地说。

有稳定的就业,才会有稳定的收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为真正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兴宾区出台免费就业培训、创业补贴等创业就业扶贫优惠政策,要求区域内重点建设项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和社会类建设项目等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并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

建立区、乡(镇)、村三级就业扶贫服务体系,确保用工信息进村组,推动招聘下乡、送岗入户。充分利用乡(镇)、村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政策宣讲,发布招聘信息,实现了解就业政策和获取招聘信息不出村、人岗对接不出镇。

今年以来,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群众就业的影响,兴宾区抽调精干力量,成立24个就业服务工作队,逐镇逐村上门入户宣传复工复产优惠政策和用工信息,科学有序地做好农民工返岗复工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兴宾区共组织服务外出务工农民工3.4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力返岗复工就业2.5万余人,复工就业率达97.7%。同时,做好疫情期间贫困劳动力的稳岗补贴工作,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稳岗补贴。

强化培训 激发动力

俗话说:“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贫困群众要尽快摆脱贫困,尤其需要一技傍身,而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就是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塘镇北合村脱贫户彭新全,以前因没有一技之长,靠蛮力打零工挣钱,对生活不抱希望。在驻村工作队员的引导下,他参加了村里组织举办的技能培训班,回来后开了一个小饮食店,月纯收入3000多元,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通过参加村里举办的中式烹调师培训班,我掌握了炒菜技能。现在开了一个快餐店,生意还不错,收入也可观。”彭新全高兴地说。

在外稳岗位,在内练内功,针对贫困群众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兴宾区充分发挥区、乡(镇)、村三级就业扶贫服务体系的作用,及时广泛收集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强化“点对点”服务,组织不同需求、不同意愿、不同类型的贫困劳动力进行“订单式”“定岗式”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今年以来,兴宾区推行“线上+线下”双线培训政策,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共覆盖3895人次,其中涉及贫困劳动力2113人次,培训内容涵盖家政、烹饪、种植、电商、酒店服务等。

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实现了农村贫困劳动力从“卖苦力打工”到“凭技术吃饭”的巨大转变,也让他们对脱贫攻坚更有信心,对美好生活更有盼头。

扶持创业 带动就业

黎善兴是小平阳镇东南村大面屯人。2013年,他返乡创业,在政府扶持下,建立宝源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3个贫困村11个自然屯发展佛手果种植,规模达963亩,涉及农户300余户1000余人,其中贫困户56户231人。

2017年,黎善兴建设300多亩太空莲种植基地,吸纳70余户贫困户长期就业。今年,他重新整合太空莲示范基地,启动稻虾共作养殖模式项目,与小平阳镇10个村(社区)合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预计将为每个村每年带来村集体经济收入3.96万元。

创兴一业,带富一片;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兴宾区通过招商引资、返乡创业人员和种养大户带动等途径,大力培育创业主体,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依托各类龙头企业,积极创建企业孵化基地,吸纳有创业意愿的贫困人员进入基地创业或就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做好政策宣传,增强示范带动效应,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引导贫困劳动力创业。

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通过扶持创业来推动就业,也是兴宾区就业扶贫工作的重要内涵。兴宾区搭建各类创业创新平台,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9个,共提供各类岗位314个;占地530亩的农民工创业园已投入使用;创建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已有17家企业入驻;建立的裕达创智中心创业孵化基地,已有14家企业入驻;建立的来宾市创兴商务孵化基地,已有7家企业入驻;成立“孔雀西南飞”企业人才基地,有效推动园区优势特色产业、高层人才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快速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