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身后事”的“大民生”回应关切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5-13 11:04 浏览量:
“身后事”的“大民生”回应关切



全州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现场会参会人员参观太阳山公墓。

 

太阳山,顾名思义,太阳出来就能照耀到的地方。这里依山傍水,罗溪河穿境而过,周围青山环绕,被当地人誉为人类安放“灵魂”、回归自然的“风水宝地”,全州首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就建于此。

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一排排整齐的墓穴成阶梯状分布,棺材深埋覆土后种植花草,不留坟头,墓碑统一石材、规格和样式,采用卧式石碑,既节约土地又生态环保。

太阳山农村公益性公墓距离沿渡河集镇9公里,所在地罗溪坝是沿渡河镇最大的农村社区,也是巴东县最大的易迁集中安置点,安置居民超过2000人。来自全镇33个行政村的贫困户集中搬迁至此,远离故土的村民变成了居民,原籍所在地的房屋拆除,老人去世后办理后事没场所、安葬不方便,办理“身后事”成了群众的一大心病。去年,州委主要领导在罗溪坝调研时,了解到安置居民对殡葬服务的迫切期盼后,立即责成州、县相关部门解决这一基本民生问题,启动农村公益性公墓试点建设。

公墓建设,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前期选址,沿渡河镇政府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坚持“不破坏生态、不扰民、大多数人能接受”的原则,修路所占60多户的山地和农田,居民没要一分钱补偿。

太阳山公墓规划总面积约100亩,一期工程殡仪服务站和公墓占地约30亩,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当年12月底建成生态墓葬区1处(墓穴92个)、治丧厅1栋、停车场800平方米;二期规划占地约10亩,拟建土葬墓穴300个、火葬墓穴200个;今后的墓区建设将根据实际需求适时启动。

“殡葬改革对生态文明是好事,减轻了老百姓减轻了负担,实现了双赢。”采访中,沿渡河镇党委书记黄祖贵给记者算起了“三本账”:一个土葬单人墓不超过4平方米,节约了土地;深埋不留坟头,体现了生态;公益惠民的收费制度,保障了民生。

据介绍,太阳山公墓由沿渡河镇政府经营管理,安排3名公益性岗位具体管理,巴东县民政局进行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墓穴和治丧厅的收费标准公益惠民。逝者为沿渡河镇辖区人员(公职人员除外),墓穴免费;在治丧厅治丧时间为一夜的,据实收取水电费;治丧时间为两夜的,除水电费外,收取基本服务费1000元、卫生费200元。并建立节俭、生态、文明的管理规范,严禁安排生活、收人情,严禁治丧厅内焚香烧纸,严禁使用不易降解的祭祀花圈,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和抛撒冥币纸钱,严禁从事封建迷信和违法违规活动。墓穴实行编号管理,安葬一律按照死者死亡时间依次安排墓穴,禁止自选墓位和擅自扩大墓穴。

今年1月20日,罗溪坝易迁安置点的袁显清老人因病去世,按照老人生前遗愿,家人将其安葬在太阳山公墓,解决了回马寨村老家安葬的一系列难题,老人“逝有所安”,死者遗体运输、治丧、安葬总花费800元左右,节约了殡葬成本。

 

沿渡河镇太阳山公益性公墓的建设,为我州农村殡葬改革提供了一个样本。

“殡葬改革事关每个人的‘身后事’,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巴东县在弥补民生保障的特殊短板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有序规范殡葬管理秩序找到了路子。”巴东县民政局局长谭德君说,太阳山公墓建设极大地缓解了易迁集中安置点居民的丧葬需求,对高速公路、神农溪5A景区等“三沿五区”的殡葬秩序整治提供了有力支持。

受传统习俗影响,土葬在我州广大农村地区盛行。随着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继续土葬势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其次,部分地区农村大操大办丧事,墓地越修越大,遂成奢华之风,乱埋乱葬、大墓大碑、滥用祭祀用品等现象突出。这些殡葬乱象,既浪费资源,又破坏风景,尤其是公路、铁路沿线,集镇街道附近、核心景区的大墓大碑、坟头清明吊,严重影响游客视觉,既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痛点”,也是我州发展全域生态旅游的“短板”。

“在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大背景下推进殡葬改革,不仅有助于破除传统治丧陋习,有利于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更在于节约用地、优化环境,惠及子孙。”州民政局局长黎华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殡葬改革推进过程中,要疏堵结合,一手抓治理,规范殡葬管理秩序;一手抓疏导,加大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力度,推行惠民殡葬、生态安葬。

2019年8月至12月,我州开展了以大墓大碑、活人墓、不易降解祭祀用品、“三沿五区”坟墓整治等为主要内容的殡葬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州整治“三沿五区”散埋乱葬问题323个,整改硬化大墓189个,拆除活人墓154个,整治不易降解生产和经营户437家,整治加工和销售超规格尺寸墓碑厂商31家,殡葬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