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铜川“微改革”服务医疗健康“大民生”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1-07 14:02 浏览量:
铜川“微改革”服务医疗健康“大民生”





铜川市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程度滞后被老百姓甚至医务人员诟病多年,2016年建成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部门数据分析应用和决策提供了便利,但群众的就医感受并未因此改善。该市卫生健康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医院检视问题,将信息化支撑作用在卫生健康领域发挥不充分问题列入检视问题清单,下大力气整改落实,用信息化“微改革”服务医疗健康“大民生”。




方便  挂号缴费手机就行

“我是用手机微信预约的专家号,不用排队挂号,也不用再拿着检查单去排队缴费,手机直接支付,特别方便。”2019年12月17日,在铜川市人民医院产科门诊做产检的市民陈盼说。

走进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一张宣传海报特别醒目“挂号不排队,微信扫一扫”。这是该院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改革小举措,也是铜川市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具体实践。

去年10月,铜川市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印发《铜川市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由此,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在用信息化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目前,市人民医院、北中医孙思邈医院、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3个三级甲等医院全部实现手机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码支付功能,同时还推出诊间支付服务,开通了信息服务系统,群众看病就医再也不用楼上楼下来回跑。检查化验结果出来后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发送给患者,不用在医院等候,极大地节约了就诊时间。



快捷  远程诊疗搭建网络就诊通道

铜川市2017年启动建设了远程心电中心,通过网络将患者的动态心电数据实时上传至三级医院医生工作站,同时还能实时对患者病情进行智能监测,提供人工预警提醒服务,为大多数突发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时接受诊治创造了条件。

“原来基层卫生院需要诊断患者心电图,只能拿手机拍照,传过来也看不清楚。现在通过远程心电中心,我们可以及时清晰地看到患者的心电图,对病情做出诊断。目前,我们已经为41家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7名患者提供了远程会诊医疗服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王宁勃说。

据统计,铜川市各医疗机构共开展心电协同诊断达3000余例,非诊疗时间段心电异常预警占总预警病例的39.04%。这不仅大大缩短了心血管病人的抢救时间,还进一步提高了对心血管病人的救治水平。

据悉,该市13个中心卫生院和上级医院建成远程医疗系统,还先后建成以远程心电、远程影像和远程病理中心为主的智慧医疗协同服务云平台,各医疗机构可为患者提供智慧协同诊断服务,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水平不高的问题。



惠民  智慧医疗无处不在

“上次给孩子来打预防针是人挤人,有两个家长因为插队还吵上了,这半年时间不到,社区医院打预防针也可以叫号了,再也不用抱着孩子排队了,真好!”家住新区咸丰路社区的文惠女士说。

2019年1月,新区咸丰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启用了集排队叫号、预检、候诊、登记、接种、留观于一体的电子智能系统。这个系统通过语音呼叫、液晶电视大屏幕、窗口屏等辅助设施,引导家长为儿童完成疫苗预防接种,实现了预防接种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给孩子打预防针也可以“一站式”服务。这样的数字化接种门诊,该市已经建成6个。

“智慧医疗可以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也可以为群众提供连续的健康信息查询和数据共享服务,是卫生健康行业改革发展、改善群众诊疗体验的重要抓手”市卫生健康委信息化工作负责人说。



该市积极探索建设百姓健康信息服务系统,目前,这个系统已升级为陕西省百姓健康服务系统,同时具有预约挂号、预防接种分时预约、电子预防接种证查验、母子健康电子手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提醒、诊后信息查询和精准化健康教育推送等功能模块。

2019年,铜川市作为全省试点积极探索电子健康卡建设工作,目前“健康陕西”APP和“健康陕西公众服务”微信公众号的电子健康卡已基本建成。群众不用办理临时就诊卡,只要用手机完成实名认证后就可在省、市各级医院就诊,还可以推送就诊信息。

铜川市不断推出便民惠民微改革,坚持用信息化破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聚焦卫生健康服务重点难点,逐步在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等方面,充分运用‘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动智慧医疗建设工作,为群众提供便捷有效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市卫健委副主任张萍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