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大商有道 > 正文

夏邑:纺织产业经天纬地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6-28 17:25 浏览量:

纺织业的扩张不仅吸引了众多打工族的回流,也加速了本地劳动力就业的非农化过程,还形成了浓郁的创业氛围,促成了本地企业家的成长。产业聚集也导致了人口聚集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同时带动了棉花种植,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将农业纳入到了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三化”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

“年前我从江阴回来过年,乡里、村里的干部去我家,说县里的产业集聚区也有很多纺织企业要招工,动员我去看看。看了以后,我发现这里新建的企业规模很大,每月三千来块钱的收入和江阴也差不多,就决定留在华鹏纺织公司,不再外出了。”王芙蓉说,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常年不在家,单靠老人,地里的庄稼摆弄不好,孩子也教育不好,他们在外也不踏实。现在下班就能回家,还能辅导孩子写作业。

夏邑县何家营乡五里桥村35岁的王芙蓉就是这1.2万人中的一位。她从1993年开始外出打工,先是在杭州,后是在江阴,一直在纺织行业做,其间结婚、生子,留守的孩子已经13岁了,和她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

工业化的捷径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通过不断吸纳内陆农业地区的各种要素尤其是劳动力,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实现了现代化。而内陆农业地区的工业化路子该如何走?仍然是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难题破解,大商有道。据统计,第一季度夏邑县产业集聚区完成营业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109%。纺织服装作为主导产业,截至3月底,该县纺织规模发展到150万锭,服装加工能力达7000万件。同时,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培育自己的棉花种植基地。

孙文涛介绍说,为了产业集聚区建设,夏邑县和24个乡镇的用地指标实行城乡挂钩,采取节约集约用地、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等措施,确保了全县土地占补平衡,确保了全县在土地使用上握紧拳头干大事。另一方面,由于大量青壮年返乡就业,精耕细作成为可能,夏邑县依旧是产粮大县,保粮稳粮的目标依然可以实现。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耿明斋

数据显示,夏邑县利用2012年春节前后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过年的有利时机开展集中招工活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为产业集聚区里的纺织服装企业招工1.2万人,这些在家门口的就业者,从此再无“妻离子散”之忧。

2007年,夏邑县开建产业集聚区,随着集聚区纺织服装主导产业的确定,沿海的纺织服装企业渐次入驻。至今,82家纺织服装企业里,活跃着数万植棉大县的子嗣,他们用灵巧的双手经天纬地,把纺织服装产业兴到了前所未有。

夏邑县的经验再一次证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传统农区工业化的切入点和爆发点。

■专家点评

在家门口就业的好处远不止王芙蓉说的这些。夏邑县2010年就制定了《夏邑县产业集聚区企业用工优惠政策》,在养老、家电下乡、农机补贴、子女入学、法律援助、购房入户等16个方面为在本地就业者提供优惠待遇;同时还在政府层面上完善了工龄补贴、工作环境、劳模评定、大病救助等11项保障措施。

孙文涛,夏邑县委常委、统战部长。4月10日,他对记者说:夏邑县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全县120万的人力资源优势给纺织服装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劳动力保障。

钱春东,32岁,河南大洋纱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这个钱氏家族缝纫线制作企业,原址在张家港,2010年底在夏邑县完成产业转移,一期工程的规模即与张家港的大小比肩,二期工程完工后,夏邑县就是全球最大的缝纫线生产基地了。

夏邑县业庙乡杨庄村20岁的小伙子张衡在夏邑县产业集聚区里的华鹏纺织公司做制衣工,但他并不知道夏邑县历史上曾是植棉大县。

150万锭是个什么概念?有关人士给出这样的答案:比郑州国棉一厂到六厂纺纱量的总和还要多一点。

快速推进农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