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城市名片 > 正文

看懂2021年新一线城市格局变化:武汉企稳、佛山火速爬升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6-01 00:25 浏览量:

↓2021年榜单数据表现解读↓

沈阳今年成为新一线城市的最后一位,其后退主要由城市人活跃度排名的下降导致。沈阳的消费活跃度和夜间活跃度分别下降9名和5名,略显疲态。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尽管沈阳的城市枢纽性排到全国14名,但在未来可塑性上仅排到全国24名。其创新氛围指数和人才吸引力指数均为新一线垫底。活力流失问题对于这座转型中的老工业城市来讲依旧严峻。

在“广佛同城”概念下,全国第一条跨市地铁广佛线为佛山千灯湖的金融高新区带来了人气。但无论是站在产业还是商业的角度,毗邻广州的佛山并未将自己限制在“一线城市后花园”的框架里,而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扬长补短,走出了一条具有“佛山特色”的发展路线。
成都
佛山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于2021年5月27日发布了《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连续六年按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为中国内地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商业魅力指数排名。
郑州今年依旧牢牢守住腰部新一线的位置。商业资源集聚度和城市枢纽性排名的走高,弥补了郑州在城市人活跃度和生活方式多样性上的下滑。也就是说,城市在商业和交通方面的硬件已有所提升,但仍需持续激活人的消费潜力。例如在消费活跃度指数上,郑州排名全国第39位,位列新一线城市末尾。如何进一步将供给转化为需求,是郑州突破排名瓶颈,向上跃升的关键。

看懂2021年新一线城市格局变化:武汉企稳、佛山火速爬升

首先以产业需求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再为城市商业面貌更新换代,升级商业实力;同时顺应时代需求扩大原有产业优势;最后推动城市基础建设,扩大在城市群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佛山按照这样的顺序,一年一个重点、一步一个脚印地跨进了新一线城市的行列。

重庆
宁波自去年短暂的跌出新一线后,今年依靠大幅攀升的品牌青睐度和人口流入顺利重返,且总排名直升3位。在五维度表现上,除城市枢纽性外的所有一级维度均呈现上升的态势。行之有效的人才落户政策使宁波常住人口增速迅猛,为这座城市的产业、商业发展带来大量的机会。近期众多高端品牌的密集进驻,也体现了商业世界对宁波综合实力的认可。

在头部新一线城市中,苏州是唯一一个总排名上升2位的城市。随着沪苏通铁路和盐通高铁的相继通车,江苏全省的地级市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同时也拉动苏州城市枢纽性排名上升了3位。此外,苏州产业创新实力仍在不断增强。在新纳入的新兴战略产业优势指数中,苏州超过广州,排名全国第3。强产业聚集人才,也进一步激发了城市的商业魅力。今年,苏州的大品牌青睐指数上升6名。

青岛总排名再降1名,排在全国第18位。今年青岛的城市人活跃度和生活方式多样性分别上升3名和2名。其中,通过外卖、网购和海淘计算的消费活跃度指数排名上升7位,说明其城市人在特殊时期仍维持着较高的消费活力。然而青岛的商业资源集聚度依然表现不佳,品牌门店总数和入驻品牌数量也都排在新一线城市尾部。青岛在基础商业设施数量上仍显供应不足,例如便利店数量不敌众多二线城市。

其中,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和沈阳成为了2021年的新一线城市。

看懂2021年新一线城市格局变化:武汉企稳、佛山火速爬升

重庆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和生活方式多样性三个维度上的排名均稳定在新一线城市前三的水平。作为拥有超三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重庆的夜间出行活跃度排在全国第2,仅次于上海。今年重庆的未来可塑性排名上升1位,主要源于其人口吸引力指数、年轻人消费力以及外来工作人口数量的上涨,体现了较好的人才“虹吸效应”。若能为吸引来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休闲、消费场景,未来依然存在反超杭州的可能性。

看懂2021年新一线城市格局变化:武汉企稳、佛山火速爬升

纵向比较来看,除了城市枢纽性,宁波的其余四大维度排名相较去年均有上升。未来,沪嘉甬跨海铁路的建设给宁波带去提升城市枢纽性的机会。
青岛

在今年新加入的“新兴战略产业优势指数”中,宁波的排名为全国第15位。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强市,宁波的产业结构有其基础扎实的一面。
宁波
成都总排名依旧领跑新一线城市。今年,成都在新加入的货运城际往来联系度指标中排到全国第1名。初创公司、融资和创业平台数量的显著增长进一步加强了它对人才的吸引力,其毕业生首选指数明显提升。相比去年,成都的城市人活跃度和生活方式多样性分别下降1名。面对疫情的冲击,成都的咖啡馆和书店数量出现明显的减少。
杭州
作为疫情初期受到影响最大的城市,武汉的商业资源集聚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核心商圈实力排名下降了7位、商圈日均客流总量排名下降了2位。年初的封城也导致了它在交通联系度指数上排名下降了6位。下半年的武汉快速复苏,城市人消费活力回归的同时,也重新获得创投资本的认可。2020年,武汉电影票房总额仍维持新一线城市第四的位置,且融资规模扩大了5.95倍。在代表发展潜力的未来可塑性维度上,武汉排名上升2位。因此,尽管今年在总排名上下降2位,但武汉依旧存在较强的回升潜力。

看懂2021年新一线城市格局变化:武汉企稳、佛山火速爬升

天然禀赋既可以成就一个城市的原生优势,却也可能成为限制其发展的天花板。纵观六年的排名数据,很难出现始终处于上升期的城市。无论每年的排名如何,认清自身的长板与短板是每一个新一线城市必须去面对的课题。
其中,分列13至15位的郑州、长沙、东莞,总排名相对稳定,后四位的争夺则更为激烈。
苏州
按照同样的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优劣维度,来挖掘城市继续向上的突破口在哪里。这里将优势维度定义为:该一级维度的排名连续三年高于当年城市的总排名,就是长板;反之,若该维度排名低于总排名,则为城市短板。

看懂2021年新一线城市格局变化:武汉企稳、佛山火速爬升

杭州今年回归新一线城市的第2名。在保持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的前提下,杭州的实体商业也表现出较好的抗风险性——咖啡馆数量不降反增、入驻品牌数量位列全国第2,同时还吸引到日本知名书店品牌茑屋首店的落户。生机勃勃的商业氛围增益了人的活力。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的提升,是拉动杭州排名回升的主要原因。

西安
同样抵抗住外部风险的还有武汉。虽然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封城,它总排名仅下降两位。并且,武汉的初创企业融资规模在这一年扩大了5.95倍,夜间出行活跃度排名上升6位。事实证明,只要人们对城市尚存信心,城市便可依靠自身的原力再次兴盛。
西安上升1位,排在全国第8的位置。作为西北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维持其地理区位上的重要优势,在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上排到全国第2;在交通联系度指数上排到全国第4,相比去年上升1位。在后疫情时代,西安较成功地提振了城市人的消费信心,其电影、图书等消费数据的排名均有所上升。

沈阳

天津
天津相较去年下降2位,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以及未来可塑性上排名下滑。城市的商业魅力与年轻人吸引力息息相关。在今年新加入的淘宝直播活跃度中,天津排名第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