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城市名片 > 正文

广州:匠心铸就全国垃圾分类样板城市“新名片”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2-18 07:22 浏览量:

  此外,广州着力建设垃圾分类示范点。自2014年起,广州持续推动垃圾分类示范单位、示范街(镇)、样板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涌现了一大批垃圾分类示范单位,行业示范引领作用显现。2019年进一步加大示范带动力度,创建600个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社区)、50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和20个餐厨垃圾分类收集专收专运处理农贸市场,逐步形成各行业多头并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广州在全市积极开展“令行禁止、有呼必应”行动,发动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带头先行,组织市直单位党政一把手带班子、带队伍回社区参与垃圾分类服务,党员回社区报到参与垃圾分类服务23万人次。建立健全社区基层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五位一体”联动机制。依托全市1614个社区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共谋、共建、共治、共评垃圾分类身边事,推动幸福社区共同缔造。建立日检周巡月评季考和末位追责的垃圾分类考核机制。

  群众有共识,处理有方法,示范有成效

  垃圾分类,广州有基础:

  目前,广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居民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别达到99.1%、95.5%。3653个物业管理小区、2907个非物业管理居住区全部完成楼道撤桶、定时定点投放,配置1.6万座垃圾中转站、3501辆分类收运车辆,1492条分类运输线路,率先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提前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试点目标,在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排名中位居前列。

  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的“试金石”,更日渐成为“风向标”。广州垃圾分类工作起步早,经过多年的摸索,分类体系愈加科学,分类模式愈加规范,随着垃圾处理终端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将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出实招见实效,部分行业、地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效果初显。

  近年以来,广州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在破解“垃圾围城”困境上不断取得新突破,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终端处理设施,解决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广州已建成16座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包括7个资源热力电厂、5个填埋场、4个生化处理厂),在建14座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包括5个资源热力电厂、4个填埋场、4个生化处理厂、1个污水处理厂),焚烧处理能力达1.55万吨/日,生化处理能力达4680吨/日。经统计,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接收处理生活垃圾3500余万吨,实现垃圾焚烧、沼气发电超50亿度,确保了全市垃圾终处理设施安全运行和环保达标排放。2018年起广州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垃圾围城”问题得到破解。但是根据广州城市高速发展形势和垃圾增长趋势,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仍是实现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实践,也是减轻垃圾终端处理压力的关键所在。

  垃圾分类已日渐成为社会文明的“必修课”之一,在广州,各行业各单位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开展垃圾分类,探索可持续开展的垃圾分类模式,交出一系列的“认真答卷”。当前,广州已打造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模式。机团单位全面推行垃圾强制分类,3400余所学校举行“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活动,全市200多万学生带动50万户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广州市执信中学被中央文明办指定为全国垃圾分类进校园工作项目基层联系点。美团外卖、麦当劳、肯德基广州门店率先在全国行业系统推广垃圾分类。在全市物业小区引导物业管理公司承担垃圾分类主体责任,推动形成“物业公司负责+企业参与”的智能分类模式,如黄埔花园和增城碧桂园模式。在没有物业管理的社区推行社区组织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如都府社区、广九社区模式。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调度会暨城中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现场会,探索高效、科学、管用的城中村分类经验,如天河区车陂街构建城中村新型投放模式、白云均禾街探索“3阶段12步工作法”等。

  广州市的垃圾分类起步较早,也是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广州因地制宜,构建出“三化四分类”的垃圾分类体系,即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全链条,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应超大城市发展和具有广州特色的垃圾分类路子。

  据介绍,早在2012年,广州就确立了“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的垃圾分类原则,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宣传引导,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实践。现在,广州已经形成了“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垃圾分类投放原则,“专桶专用、专车专收、专线专运”垃圾分类收运原则,“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兜底”垃圾分类处理原则等三方面共识。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宣传发动和积极引导,市民群众对垃圾分类普遍认同、支持,对垃圾分类是城市文明水平的具体体现和低碳生活“新时尚”形成了共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垃圾分类,广州有温度: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广州坚持全社会动员,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线上线下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全民行动日”“小手拉大手”、环保志愿服务、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等实践活动,对50万来穗人员开展上门宣讲。将垃圾分类纳入中小学教学及高校选修课程,组建垃圾分类宣讲团,建设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在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广场园区、地铁公交码头、工地围墙、报刊亭等公共区域开展立体公益宣传。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指南、手册、海报、抖音、游戏、动漫、H5、MV 等融媒体文化产品。2020年以来,广州市着力推动全市1.8万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截至11月底,升级改造率已超过90%。这批改造后的生活垃圾投放点样式新颖,外形美观,配套齐全,成为了宣传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城市独特风景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