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城市名片 > 正文

新一线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报告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2-07 09:07 浏览量:
新一线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报告






  目前全国的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不少城市在近期加大了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

  西安市新建的“公共卫生中心”已经进入最后的施工阶段。长沙、成都则紧急对当地的公共卫生中心进行改扩建,以增添更多的床位。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对全国部分新一线城市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行了统计,包括成都、武汉、重庆、杭州、西安、苏州、南京、长沙和郑州9座城市。

选取这些城市,不仅是由于其GDP排名全国前列,人口也超过或接近千万级水准,更重要的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这些城市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选取这些城市,不仅是由于其GDP排名全国前列,人口也超过或接近千万级水准,更重要的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这些城市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地方在历年的统计公报中,对于医疗卫生机构、床位的统计口径存在差异性。为更为准确地反映上述城市的情况,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综合了这些地区的统计年鉴与统计公报的数据,最终选取了在重大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承担主要工作的医院和卫生院的床位数据,以及包括助理医师在内的执业医师的数据,作为核心比较数据。


  以2018年末的常住人口观察,人口未突破千万的城市为杭州、南京和长沙,其余城市皆超过千万,其中成都市的常住人口达到1633万人,由于重庆辖区内涉及众多区县,其人口更是达到了3101万人。

  这些城市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如何?以有对比性的指标看,上述城市中,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最高的为郑州市,其达到了9.076张,成都、杭州、长沙皆破“8”,武汉为7.779张,重庆、西安、苏州在“6”的区间内。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最高的是杭州市,达到4.579人,郑州以4.144人排名上述城市第二位。除重庆市外,其余城市则在“3”的区间内。

  上述城市的核心医疗卫生数据,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根据2015年出台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到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中,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需要达到6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需要达到2.5人。

  以此为评判标准,2018年底仅南京市、重庆市在上述指标上有待提高,其中南京市的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5.917张,重庆市的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462人。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随着上述城市对于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的力度加大,相信到2020年底,将加速达成上述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标准仅提出了一个“及格线”,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新一线城市常住人口的不断增长,如何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仍是这些城市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

  举例而言,武汉市发布的2020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指标中,该市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需要达到7.8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需要达到3.3人。

  成都市发布的2020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指标显示,该市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需要达到8.53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需要达到3.8人。而2018年末,成都主要在床位数量上,仍与上述目标存在较明显差距。

  根据成都市统计年鉴,近年来该市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市级财政投资力度持续增加。2016-2018年,成都市级财政投入分别为52.21亿元、57.29亿元和60.08亿元。

  杭州市则提出,至2020年,市区医疗机构千人床位数达到8.4张,医院千人床位数达到7.8张;至2035年,市区医疗机构千人床位数达到9.6张,医院千人床位数达到8.4张,逐步提高专科医院和基层设施床位的比例。

  郑州的目标是到2020年,千人拥有床位数控制在8.5张,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5人。

  长沙的目标则是上述城市中要求最高的,到2020年,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10.5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1名。以2018年末的数据看,长沙市在千人床位方面仍有较大的建设空间。

  三级甲等医院是依照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划分的医疗机构中的最高级别,其拥有数量的多少,也体现了本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最高能力。

  因此,本报告也对9座新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数量进行了统计。其中,武汉市拥有三甲医院的数量最高,达到36家。成都市次之,为34家。除苏州市外,其余城市在“20”区间。

  根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在2019年11月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上述新一线城市中,重庆、武汉、西安和杭州有5所上榜;南京、成都为4家;长沙、郑州、苏州分别为3家、2家和1家。

  若综合上述两项指标来衡量一座城市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则武汉、成都和杭州具备较强的实力。

  武汉等未建公共卫生中心

  除了常规的医疗卫生设施外,具备临床诊治条件的公共卫生中心,亦在一座新一线城市中不可缺少。

  从政策端来看,新一轮医改所明确的“四梁八柱”基本框架中,公共卫生体系是“四梁”中的重要“一梁”,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的公共卫生中心,则是地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一个直观体现。

  近期各地对于公共卫生中心的建设力度加强。1月28日,西安市决定建立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首期建设的应急隔离病房将提供500张左右床位,2月中旬即可投用。

  在督导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建设时,西安市委书记王浩说,“公共卫生中心是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必备的民生工程,对提高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意义重大。”

  近期,包括长沙、成都等新一线城市,都在对当地的公共卫生中心进行紧急改扩建。

  长沙市仅用了72小时便完成了公共卫生中心1.41万平方米的改造修缮,成为长沙抗击疫情的主战场,新增了床位300张,并于1月31日交付使用。

  此外,在新一线城市中,更早一批建设公共卫生中心的城市包括杭州、南京等。杭州市在2009年就建设了市级公共卫生中心,南京市则在2013年投资6亿元建设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中心建成后具备防治各类传染性疾病。

  并非上述所有的新一线城市都建设了市级公共卫生中心,其中包括武汉、郑州和苏州。以武汉市为例,在疫情发生前,武汉市收治传染病的医院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但具备临床诊治的公共卫生中心却暂缺。

  2017年,武汉出台《武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回顾“十二五”时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市、区疾控中心硬件设施处于全国、全省中下游水平”。武汉市的上述“十三五”规划提出将完成市急救中心、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打造武汉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认为,在本次疫情之后,相信将有更多的城市将建设或扩建公共卫生中心,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视与投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