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城市名片 > 正文

300万人口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来源:未知 时间:2019-12-31 15:33 浏览量:
300万人口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岁末年初,取消户籍限制的消息再次成为激活城市人才流动的一池春水。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等一系列户籍改革制度。

《意见》提到,以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牵引区域流动,以用人制度改革促进单位流动,以档案服务改革畅通职业转换。

“这一点非常正确。户籍的含金量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差异性上。当非户籍人口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就变相降低了户籍的含金量,户籍在社会管理中的意义也就淡化,逐渐转为档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公共服务将从户籍绑定

转向以常住人口为重点

这并不是我国第一次释放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信号。

早在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就提出,全面放开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大城市的落户限制;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又进一步提出:“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在杨宏山看来,这些开放落户限制的政策一脉相承,政策叠加意味着中央推进这方面措施的决心越来越大。

不过他也表示,政策距马上落实到位还需一段时间。新政意味着户籍的流动今后将更为容易,但将对当地公共服务供给的测算方式以及调节机制带来很大变革,对地方治理的挑战很大。

过去,地方政府在管理中习惯把人分成两类: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前者公共服务无缝对接,后者差异化提供公共服务。但如今,这种管理方式已不适用。

杨宏山表示,户籍改革是一步步推进的,首先是降低落户门槛,其次是把户籍上绑定的公共服务逐步解开。把公共服务从户籍绑定转向和常住人口绑定。

也就是说,未来户籍的意义将更多是档案管理,而不是与公共服务直接挂钩。


多个省会城市被列入开放名单

配套细则有待出台

记者梳理住建部的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发现,2017年底,人口在100万至300万的城市有59个,包括人们熟知的长沙、苏州、石家庄等。

而300万—500万城区常住人口的Ⅰ型大城市则有10个,包括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西安、郑州、济南、青岛、杭州和昆明。

这意味着,在2019年,将有69个城市全面取消或放宽落户限制。这里面既包含了石家庄、哈尔滨这样的省会城市,也有大连、青岛这样的计划单列市。

“这部分城市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集聚较好,希望在未来的政策落实上,真的能和中央政策有效对接,而不是再采取隐形的政策壁垒或其他措施,去阻碍劳动力和人才的社会流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宏山也对这部分城市提醒道。

事实上,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已经有如石家庄、开封、洛阳等很多城市宣布全面放开落户限制。而就在今年11月,《广西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若干规定》正式印发,提出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取消参保、居住年限、就业年限等落户限制。

此外,去年以来,武汉、西安等许多超过500万人口的大城市,也纷纷出台多项挽留人才的政策,加入到“抢人”的城市阵营中来。

“这是一个新的导向,强调人的流动性,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撑。但相关部委以及行政部门还需要对政策进一步细化。”杨宏山认为,目前的政策还属于价值导向和框架层面的设计,各城市还有待配套的细则落地。

他表示,在开门迎客的城市名单中,要对期待入城人口作好准备,特别是公共服务方面,如教育、就医、社保、住房等方面。


房地产调控会松动吗

随着户籍限制的闸门松动,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会松动吗?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流动的确将为房地产增加市场空间,城市能够从二次城镇化中获得更多的人口红利,也增添了新的住房需求。

“但户籍制度的改革不会导致市场的大幅波动。”许小乐说,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本身并不大,而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有积分落户政策作为缓冲,因此不会形成人口大量快速涌入的态势。

在推动户籍改革政策中也提出推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这是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对人、房、地动态平衡的要求。“此外,在房地产金融政策保持宏观审慎的前提下,人口有序流入也不会对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许小乐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