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城市名片 > 正文

以公共导向解读城市设计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8-31 15:06 浏览量:
△ 图4 中车长春工业遗产城市设计:温室花园地铁站节点
城市线性空间,在过去主张生产高于一切的城市,是被各类交通工具占据的空间。而在主张公共价值实现的现代城市,通过对城市轴线、街道、山麓、水岸边界等空间元素的利用,组织城市的文化活动、商业经济、特色建筑界面,由此可以形成最丰富的人流活动、最敏感的城市美学。线的表现力与构成感非常强烈,也正是这种连续性的空间表达,往往能够形成对城市最为独特的空间意向。

一系列价值的串联,一系列共识的累计

点的无限放大

△ 图8 天府新区新津片区城市设计:“五岛五津”-多样的公共空间主题促成不同的空间形态特色
△ 图12 成都金府片区城市设计:功夫熊猫主题年展
城市设计在空间塑造的过程,着力发掘和组织这些具备多种可能的 “城市点”,不仅是为城市建立价值,为建筑师、景观师辨识价值中心,更重要的是为人建立多种价值的参照物。

城市空间中的点,在公共导向下拥有极为广泛的表现形式。它可以是教堂、桥梁、火车站,也可以是雕塑、广场、公园。几何学定义上的点,是一种看不见的实体,但城市中的点,在人的感知中却最具有印记性。这些点往往聚集了城市的特色形体、资源流动、集体活动与重大事件,是城市特征与价值高度凝聚的区域。而“城市点”的高度可读性与可参照性,能够触发人对个体在城市实体中的比较和认知,形成人对城市空间和自身社会意义的定位。

以公共导向解读城市设计

因此,所谓具有公共意义的城市空间,实质上是强调人、事件、场景对城市空间价值的赋予。
点虽然是城市空间中的最小元素,但点又具有高度的空间弹性。
丹尔·亚伦·希尔在《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中提出,场景是嵌入某种特定文化意涵的空间设施与城市活动的有机结合。人群、建构筑物、自然元素是构成场景的基本要素,而强调公共导向的设施、产业是推动以上要素构成城市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点线面的空间体系辅助我们解析和理解城市空间的构成,但是也正如开篇所说,元素的核心价值不是形本身,而是活跃其中的内在城市活力。阿里·迈达尼普尔在《城市空间设计》中认为,“城市空间”应是具有广泛意义的,它涵盖了城市环境中所有建筑、物体与空间,包括其中的人、时间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 图5 中车长春工业遗产城市设计:温室花园地铁站节点内部
线

而西方城市尤其是现代城市无疑是外向性的,除了私人居住空间,可以说城市的一切运作与价值呈现,都依赖于公共性的生产生活生态、交流交往交换等活动。正是由于资源的公共性促进了城市价值与生产效率的提升,更带来了城市文化的繁荣、交流与传承。因此,城市设计对空间元素的利用和组织,强调公共导向下对公众利益和资源使用的争取。
△ 图14 成都市杜甫草堂-浣花片区城市设计:唐风草堂路

△ 图1 北京城市肌理
活力中心,价值中心,公共中心

事件

以公共导向解读城市设计

以公共导向解读城市设计

△ 图13 郑州中原科技城-全球人才高新产业园:未来智慧基础设施
康定斯基说:“线是点的运动的轨迹,因而是点产生的。线产生于运动,而且产生于点自身的绝对静止被破坏之后。这里有从静止状态转向运动状态的飞跃。”

以公共导向解读城市设计

依据康定斯基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空间元素具有内外两面性的特点,这种认知在我们对现代城市空间的解读上,尤为适用。

以公共导向解读城市设计

线性空间在城市中往往是流动的,是具备了时间含义的点的动态。因此,点在这里具有了两种表达,一种是前面提到的城市实体元素,但不可移动性使它一般成为线性空间连接的端点,并使线性空间具有节奏;而另一种,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点。人的活动本质就是线性展开的,正是在这个线性运动中产生了人的生产与消费,无数的个体的流动过程形成了城市物质流、信息流、资源流,并推动了城市线性空间的形成,且在长期的连接过程中推积出了城市的价值高点。

以公共导向解读城市设计

公共导向是理解现代城市空间的重要的切入点,也是符合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设计思维。强化公共性的辨识和运用,更有利于城市空间价值的最大化与设计特色的彰显。
中国古代城市与传统建筑具有强烈的私有领域含义。千年以来的礼制传统、生产生活模式、重农抑商思想,使得广场、街巷、公园等城市公共空间并未广泛出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的格局中,而这种思想的惯性即使在今天面对城市空间的建筑实践中也时常流露出来。

以公共导向解读城市设计

如果说现代城市空间的外部元素是建筑、街道、广场等实体构成要素,那么具有“内部张力”、同时也是驱动外部元素构成城市空间的,无疑是城市的公共性。
俄罗斯著名艺术家康定斯基,在《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中关于绘画的形体要素构成提到:“就外在的概念而言,每一根独立的线或绘画的形就是一种元素。就内在的概念而言,元素的意义不是形本身,而是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
△ 图7 成都市金府片区城市设计:以公共空间改造三环绿道形成产业与空间的融合再生

△ 图6 成都市金府片区城市设计:三环绿道串联文旅产业集群

阐述城市空间的理论丰富而多样,经典理论有柯林·罗的“图底理论”、凯文·林奇的“城市五要素”等。随着景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学科互融,“斑块、廊道、基质”等概念也引入进来。但无论哪种理论,本质上都是为城市空间元素赋予更多元的解读角度。

以公共导向解读城市设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