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草根达人 > 正文

众多小语种达人志愿服务共守“平安”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3-11 09:45 浏览量:
众多小语种达人志愿服务共守“平安”


 


英语、法语、日语、韩语、意大利语……在上海严控境外疫情的第一线,有一群外语达人,他们“阵地”不同,身份各异,但都用自己所学服务外籍人士,守好上海大门、体现城市温度。

近日,本报记者分赴不同岗位,记录下这群达人的努力身影。他们也期待,有更多小语种能人加入其中,一起守护城市安全。

本周日下午2时半,2名戴着口罩的男士拎着手提公文包走向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的国际到达出口。他们是这趟东京飞抵上海的航班上最先出关的旅客。

“你好!欢迎来上海!”在确认旅客来自日本后,马荃与同事们用日语进行服务与指引。“您在上海有固定住所吗?住在哪个区?有没有人开车来接?”虽然刚上岗不久,3名市外办系统的翻译志愿者已熟门熟路,很快将旅客引导至他们在上海居住地所在区的登记台前,落实入境人员疫情防控管理。

外事工作者也穿上防护服

本周日一天,马荃与同事们共接待200多名日韩旅客。由于需要经过海关、边检等查验,自一趟航班上的首位旅客出关到最后一位旅客出关,最久的持续了2小时。其间,翻译们一直往来于出口与各区登记台间。

3月7日中午,正在家里吃午饭的马荃接到单位电话:“机场急需小语种翻译,需要我们支援一线,你愿意去吗?”“去!”二话不说,她匆匆收拾碗筷就赶去单位集合。下午2时抵达市外事办公室时,已有不少同事等候在此——他们都是即将分赴两大机场担任小语种翻译的市外办工作人员。

“现在防控疫情的重点转向了防输入,正是我们发挥外语特长的时候。”马荃说,来到抗疫第一线,自己“完全没有担心”,看到机场为每个人都做好了充分的防护,心里反而很踏实。“专家不是说了嘛,知识比消毒药水更重要,保护到位就不怕了。”“之前从来没想过,我们这些做外事工作的,有一天居然能像医护人员一样穿上防护服投入到抗疫一线的战斗中。”能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市外办的小语种翻译们感到自豪。

“一对一”服务令旅客赞叹

“我也要被带走隔离吗?”一位女士在通道口观望片刻,犹豫着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操着不熟练的中文发问。

“您在上海有住处吗?”得知这位女士在沪有工作有住处后,马荃解释,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集中隔离,并带她找到了所在区驻虹桥机场的工作组。

有些旅客刚刚经历重重检查走出通道,又看见密密麻麻的“防护服”,还是瞬间愣了神,隔着口罩都能看出来“一脸懵”。“有人和我们说,这个阵势只有电影里才见过。不过听到我们对他们讲日语,一下子就安心了。”马荃说。

“好厉害!”工作台前,不时能听到日本旅客发出赞叹。马荃印象中,以往工作中接触的日本人多数是比较内敛的,不会轻易对陌生人表达内心感情,但这次担任翻译的经历却让她有不同发现。“有旅客对我说,以前一直觉得日本的服务比中国要好,但这次来上海,接受‘一对一’服务,体验高效有序的管理,令人印象深刻。”

“到了上海感觉就像回家,放心了。”日本青年宫城(化名)与女友去年来到上海工作生活,此次一同返沪,“来之前就查询了上海的入境政策,也知道要隔离,所以并不感到意外。”“听到有人用日语对我说一句‘欢迎回家!’,一瞬间眼眶就湿了,几乎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宫城的女友攥着工作人员递上的热水说。

6小时一班岗延至12小时

根据航班情况,每天在浦东与虹桥两大机场上岗的小语种翻译,都需要从中午12时一直工作到深夜12时。一些翻译志愿者主动提出增加在岗时长、减少轮班班次,将原来6小时一班岗延长到12小时,这样一来,算上往返时间,有人每天几乎要花费15小时以上。虽然重点地区航班数量已经大幅减少,但由于通关过检时间增加,旅客们出关也变得更加分散,因而需要翻译们持续不断提供服务。

来自锦江旅游入境游中心的夏谦,周一刚刚在浦东机场上岗担任意大利语翻译,一天下来,嗓子已沙哑。“穿上防护服又闷又热,我们也不敢多喝两口水,因为去卫生间很不方便。”

最初市外办组织了9名掌握日语、韩语、意大利语的工作人员分赴两大机场支援,随后市文旅局和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也积极支援口岸翻译工作,首批来自上海国旅等多家旅行社的30余名日、韩、意大利语导游领队志愿者,也已经轮流值守在抗疫第一线,缓解机场口岸翻译人员紧缺的问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