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中国名校 > 正文

学校出现招生未满员现象 “强基计划”遇冷了吗?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9-28 19:35 浏览量:
学校出现招生未满员现象 “强基计划”遇冷了吗?


       北京某高校化学学院“强基班”大一学生郭恒阳从小就喜欢化学,他的梦想是开发研制更好更耐用的“界面材料”,“用于航天和民用,像国家大剧院就用到了这种材料”。郭恒阳说:“中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我们遇到一些高精尖的技术难题,之所以被困住,往往源自基础领域的薄弱。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选择基础学科,就是这个原因。”

  以这所学校为例,今年,化学学院“强基班”共25人,来自21个省份,这是被寄予厚望的第一届“梦之队”,实力出色,除了高考成绩优异,他们中有10人曾获得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省级奖励,2人获得奥林匹克生物竞赛省级奖励。

  然而“梦之队”刚刚启程,议论之声就出现了。随着各高校陆续开学,“强基计划”带着“未完成招录”“烧了冷灶”等声音不时出现在舆论场中——“弃考考生多”“连北大都招不满学生”“很多学校只能内部消化”……

  作为取消自主招生之后首个可能带来“降分录取效应”的国家计划,作为“面向基础学科、服务国家战略”的人才培养计划,它的重要性与广招天下英才的决心不言自明。首次试水,强基计划究竟是“冷”还是“热”?走出第一步,收获了什么,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记者走进高校,看“强基”强在哪儿,怎样做强。

  “强基计划”是“冷”还是“热”

  自主招生政策取消之后,几乎无缝对接的,就是“强基计划”。它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起步第一年,在36所一流高校开展试点。它的要求是高考成绩加校考成绩和综合评价等,其中,高考成绩不低于85%。

  进入9月,与新生开学一同受到关注的是人们对“强基计划”推进情况的关注。有点出乎意料的是,“强基计划”首年遇冷的论调开始甚嚣尘上,其中的主要依据是:“弃考学生多”“考生参加校考,却发现空荡荡的教室”“一些高校开学后着手在新生中开展补录”。

  “强基计划”真的遇冷了吗?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确实有一部分学校在校招时出现未满员现象,但是并不突出。某高校古文字学“强基班”新生张琳告诉记者:“以我们学校来说,确实少数人没有参加校考,可能有多种原因吧。但是传闻大面积弃考就不合常理了,进入‘强基计划’的都是超一流高校,这样的学校怎么可能招不上人?”

  记者实地调研了北京某高校,这所学校今年计划招录150名“强基”生源,参加校考的大约130人,这说明,差不多有20人“弃考”了,计划暂未完成。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直接得出结论——“强基计划”遇冷。然而再让我们回溯一下报名这所高校“强基计划”的总人数吧,记者查阅原始资料发现,报名这所高校“强基计划”的总人数是38656人,入围校考的比例高达258:1,此刻,还能说它是“冷灶”吗?

  按照已经公布报名人数的高校数据,今年全国约有6000个“强基计划”名额,而报名人数至少超过百万,粗略推算,一万考生中也只能挑出四五位佼佼者,这样看来,“强基计划”无论如何也不能叫“遇冷”,而是“火热”甚至“爆火”。

  “冷热交替”源于“双保险”心态

  “强基计划”在前期“爆火”开场的前提下,进入校考之后“热度”急剧减退,各校多多少少都出现一些学生弃考的情况。为何在千辛万苦走过独木桥之后,这些考生却犹豫了呢?

  在多种选择之间有所“犹豫”和“迟疑”是人之常情。

  记者了解到,在不少省份,“强基计划”的生源考分都超过了该校在该省招生投档的分数线。此刻选择权交到了考生手中,而犹豫主要来自“冷门”“热门”专业的比较。此前,钟芳蓉选择相对冷门的考古专业,成为众多媒体报道的对象,足见其选择不易。北京某高校化学学院“强基班”学生刘颖若坦言,也许每一位拿到“强基计划”入场券的同学,内心都曾面临钟芳蓉式的考验,都有“冷热专业”的“天人交战”。郭恒阳则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做好了“为理想奋斗,坐冷板凳”的决心。

  刘颖若也曾动摇过。她告诉记者,她是广东考生,父母最想让她选择的专业是师范,但是她对化学感兴趣,高中时还曾自己报过化学网课。“广东是知分报志愿,其实我的高考分数是很高的。按照这个分数,我可以在同等高校任意选择一个专业,所有的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我都可以上。当时我也曾想过,要不要放弃‘强基班’,再报一个更‘热门’的高校或专业,我也听过别的同学放弃的情况。但是后来我想了想,为‘强基计划’生源配备的师资都是最好的,而且专业的冷热都是一时的,基础领域基础扎实了,也许未来能走得更远。”刘颖若说。

  除了专业之间的犹豫,作为考生,刘颖若认为,“强基计划”遇到“冷热交替”的原因还有一个,“在‘强基计划’刚刚开始报名的时候没有设置条件,所有考生都可以考,大家都觉得万一心仪学校考不上,参加这个计划还有‘降几分’入校的机会,所以就蜂拥而上,但是这样一下子把‘校考’的分数拉高了,能进校考的都是高分考生,高分考生选择权更多,所以可能出现一些放弃的现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