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中国名校 > 正文

英国超7成学校完成公办民营转型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3-14 15:38 浏览量:
英国超7成学校完成公办民营转型


2010年的学院信托基金改革是英国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改革举措,这项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公办民营的方式,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但实际效果来看,财务管理、校园管理、课本内容把关等方面都产生了许多问题。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回望进入21世纪以来的英国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一项教育革新就是2010年的学院信托基金改革(Multi-academy trusts,下文简称 MATs) 。这项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公办民营的方式,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

学院信托基金是由多所学院学校(academy school)共同组成的一个法律实体,由信托基金和董事会管理。学院由英国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DfE )直接拨款,不受地方政府控制。学院信托基金获得政府资助后,在学院学校间进行资金分配。其优势在于MATs有权主导教学大纲而不用跟着英国国家教育大纲,具有自主招生权,自定工资权和拟定聘用制度等。

英国政府第一所尝试性的MATs学院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初的目的就是希望帮助一些摇摇欲坠的学校(failing school)获得新的重整旗鼓的机会。

根据英国标准教育办公室(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Ofsted)对学校的等级评定(Outstanding -杰出, Good-良好, Requires improvement -需要改进, Inadequate -不及格),被收纳到MATs学院穹顶之下的学校往往都是表现不佳的弱势学校和偏远学校(socially deprived school),期望通过重组以提高这些学校的教学能力和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对于改革,总是会有支持和反对的声音。

MATs的支持者们认为公立学校学院化以脱离当地教育局的控制,是一次崭新的学校变革机遇和创新机会,能在诸如工资体系和聘用制度等方面给与学院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和能动性,让他们拥有自主决策权。

反对者们则认为MATs这种改革本质上是教育私有化(privatisation)、市场化(marketisation),是小集团(clique)的集权私欲行为,会打破民族制度和破坏当地教育局的权威性,更重要的是,这种改革会使得招生体系缺乏清晰性和透明度(Less clear and transparent)(Li, 2019)。

英国2010年学院制法案(the Academics Act 2010)的颁布促进了MATs学校的增加,2010年时已有203所中学进入了学院信托基金变成学院制。2017年的11月份英国教育部统计显示,在6000多所公立学校当中有73%( 4432所)学校进入了不同的MATs信托基金教育集团(DfE, 2018)。

然而,改革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改革从来都不像人们预设的那样完美。随着学院制的蓬勃发展,MATs体制改革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凸显出来。

问题一

大树底下难乘凉

虽然在2010年学院制法案颁布后, MATs学院数量有了快速的增长,但根据英国教育部的数据,在2016-2017年间,因为缺乏管理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预算财务分配不均等问题,其中有64所学院学校因为很难管理,同时也不能给学院信托基金带来经济效益和价值,从而被当初接管他们的学院信托基金强制分离和抛弃。

这些被抛弃的学校被称为“孤儿学校/僵尸学校”(orphan/zombie school)。他们企图寻求新的出路来让自己存活下来,但因为这些学校往往都在一些社会资源匮乏和被社会边缘化的地区,想存活下来非常艰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