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艺术名苑 > 正文

节目不缺席艺术节中心创造3个月奇迹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1-27 12:05 浏览量:
节目不缺席艺术节中心创造3个月奇迹


  本周末,伴随压轴之作歌剧《晨钟》演出,“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将告一段落。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延期,但艺术从未缺席。从金秋到初冬,从剧院、展馆到黄浦江畔、城市草坪,从舞台展演、12场户外演出到3场因“区”定制文艺党课、艺术普及活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不断提升“艺起前行”展演附加值。

  从舞台到课堂,展演带动创作交流

  “早在5月,我们已开始节目策划。”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回忆,下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领导下,艺术节中心推出“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活动,满足广大市民等待大半年的观演需求,向全球同行传递抗击疫情的强大信心。

  9月起,上海文化“码头”因“艺起前行”展演变得格外繁忙,《扶贫路上》《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新刘三姐》等7省市14台高水准剧目登陆上海,为剧院按下重启键。一个周末,戏迷奔走于不同场馆,累并快乐着。歌剧、舞剧、民乐、京剧、昆剧、滑稽戏、彩调剧、川剧、话剧等多元地域文化作品,在上海百花齐放,背后是上海与兄弟省市齐心努力的结果。

  “艺起前行”不仅在城市间搭起一座座文化交流桥梁,更为上海与兄弟省市文艺创作的交流互鉴搭建平台,让创作的源头活水流动其间。西安话剧院院长、《长安第二碗》制作人任雪迎说,来上海演出是该剧走向全国的第一站,“西安话剧院擅长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柳青》《麻醉师》等剧都来过上海。我很好奇,上海观众喜欢‘黄土地’表演方式吗?”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看完《长安第二碗》说,“3小时演出,上海观众全神贯注、看得津津有味。”

 

  3场创作经验交流会上,上海文艺工作者积极向兄弟省市取经、查缺补漏,共同推动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艺起前行”展演接近尾声,艺术节中心开设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演艺管理人才培训班。消息刚出,与艺术节常年保持交流合作的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不远千里,组团赶赴上海听课。培训班缘何热门?主要原因在于平台专业性和课程实用性。17位国内外导师提供对话通道,对应艺术管理人才和文艺院团现实需求。来自北京的制作人李国杰上完课最大感受:组织用心,课程丰富,“短短5天,从行业政策及动态到品牌传播、数字化营销,从疫情后演艺市场发展模式,到国内项目如何‘走出去’,我们在最短时间学习到精华知识。”

  从剧场到户外、线上,拥抱更广大观众

  10月13日、10月19日,一股抢票热潮席卷申城。晚上8点刚过,翘首以盼的艺术爱好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开“艺起前行”艺术天空特别活动预约页面。这两晚,网站因访问量过大一度瘫痪。

  外国顶尖演出团体无法来沪,怎么办?艺术节中心一手紧抓防疫,一手积极联系国内名家,精心策划12场耳目一新的“艺术天空”系列演出。小提琴名曲、威尔第歌剧、红色经典、蒙古族长调,再到融合创新的“潮牌国乐”“水磨新调”,内容斑斓多彩。演出者有石倚洁、黄蒙拉、黄滨等艺术家,还有火遍B站的自得琴社、因《舞蹈风暴》“吸粉”无数的舞蹈演员胡沈员等新生力量。李明感谢特殊时期所有人对公益演出的支持,“艺术家们收到邀约,全都二话不说参与‘艺术天空’,让更多市民在露天看到上乘作品,‘艺术天空’品牌效应得以延续。今年天气也‘善解人意’,整个10月阳光明媚,没有一场演出下雨。”

  精心策划内容构成一道道美味的艺术大餐,选址则关乎着大餐“装盘”。打破艺术围墙、打造高品质视听盛宴,“艺术天空”精心挑选两个户外场所,带来强烈新鲜感:首次选址杨浦滨江“绿之丘”,给这座从工业地带变迁为人民生活带的文旅地标,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黄浦区“艺术天空”选址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为修葺一新、刚投入使用的上海音乐厅延伸新的公共文化空间活力,也让草坪广场秋景增添流动新色。

  今年艺术节中心还首度联手简单生活节,第一次来到虹口区北外滩举办。位于北外滩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与万国建筑博览群的外滩毗邻,与陆家嘴现代建筑群隔江相望。特殊的“水上舞台”搭建在停靠码头的轮船上,随着黄浦江潮起潮落,舞台也可能轻微摇摆,在国内音乐节难得一见。

  艺术教育特别活动也在升级换代,艺术节中心与短视频平台开展紧密合作,发起#我的文艺观#专题活动以及舞蹈短视频挑战,将线上和线下艺术生活联通起来。学生观剧团首次将艺术展览纳入到观摩范围内,升级成为学生观剧(展)团,进一步丰富了艺术门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