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艺术名苑 > 正文

艺术家的“共振” 你感受到了吗?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1-07 11:24 浏览量:
艺术家的“共振” 你感受到了吗?





 
“共振——第七届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大展”今天起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展出。展览从全国各地800多位艺术家的投稿作品中,遴选出19位艺术家创作的影像、装置、绘画、雕塑作品,艺术家把自身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的“振动源”与内心的感动、思考转换到其所创作的作品中。国内疫情日日见好,此次展览吸引了许多观众的到来,好似启动了“报复性看展”模式。
“共振”原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振动源”引发了各种振动关系,艺术家的作品又通过展览展示、媒体传播开来,就像投入湖面的一粒石子那样引起一连串的涟漪:引起观者的共鸣,带来群体的思考,甚至又进一步的引发在社会、文化、历史维度更大的振动幅度,带来更多的共振效应。在艺术作品中呈现的这些振动,其源可能来自于艺术家生活的特定社会现实,文化背景,也可能来自自然界的普遍启示,还可以是某个具体的社会事件,甚至是跨学科的交叉:比如科技与艺术之间的共振等等。
比如,美术馆进门处的艺术家马东利作品《以貌取人》系列以娃娃机和一组绘画组成。娃娃机闪烁的灯光与商场里常见的游戏机没什么两样,走近细看,会发现机器里的玩偶与平常似有不同,原来,这些玩偶都穿着职业制服,厨师、矿工、消防员、保安……但是娃娃们没有五官,象征着社会中存在的个体,被抹去了特征,只留下了一个社会给予的身份。在泛娱乐化和大众消费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无时不刻与消费、娱乐建立着一种密切的链接。而大众也往往因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生活,对沉重的话题避之不及,脱掉社会身份之余,我们更乐得享受片刻的欢愉。这组作品让观众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参与一个严肃的话题,在游戏的世界寻找到现实社会的自己,然后用一种娱乐的方式和自己的社会身份产生互动,在模拟的游戏中掌控自己的命运。
装置作品《1号房间》的直白让人一目了然,作品利用了城市空间中人群密集的特点,还原了生活状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密密匝匝地挤满了塑料人、汽车,毫无间隙,像上班高峰时段的地铁,像堵车时候的高架路,当我们身在其中,浑然不觉,但当场景忽然缩小了几百倍,以微缩真实的面貌放置到了面前,让人大吃一惊。艺术家胡靖以这种微妙的状态,还原了生活的真实。
当艺术家将自己接收到的振动转换成艺术作品时,正是以艺术追求真理和超越的敏锐感知在穿透当下,指向未来,他们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文化、时代氛围、现实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进行了复杂的转换和表达,而这些作品又进一步形成了一连串更大、更复杂的共振关系,正是这些来自各方的“共振”塑造了我们的生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