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艺术名苑 > 正文

杨丽萍再度探索舞台艺术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0-07 11:51 浏览量:
杨丽萍再度探索舞台艺术


   近日,津城文艺舞台迎来一台好戏,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担任总编导、艺术总监的舞蹈作品《十面埋伏》亮相天津大礼堂。该剧以多元而前卫的艺术语言讲述了楚汉相争的古老故事,带给观众一场难忘的剧场之旅。

  近年来,杨丽萍多次携作品来到天津,天津是她非常看重的巡演城市,此次“十一”黄金档期,《十面埋伏》顺利来到天津。天津观众对这部作品给予了一如既往的热情,到津后,杨丽萍特意为天津观众调整了该剧的舞美方案,开放了天津大礼堂的乐池座位,坐在这里的观众不但可以“沉浸式”地欣赏全剧,还可以作为全剧的一部分参与到演出中。此次演出前适逢全国剧院等演出场所最高上座率调整至75%,记者从主办方获悉,《十面埋伏》在津的三场演出门票全部售罄,天津观众对作品的热情可见一斑。主办方特别邀请了我市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医护工作者观看了本场演出。

  楚汉相争是中国的古老故事,如何将老故事讲出新意,杨丽萍首先选择在人物形象上进行再挖掘。剧中的萧何、项羽、刘邦、虞姬、韩信等角色,都被赋予了新的艺术象征。如一黑一白两个演员分饰韩信,反映人性善恶的纠缠与博弈;虞姬由男演员反串,在娇媚的外表之下演绎出其忠烈刚毅的一面;霸王别姬的段落中,项羽口中的“血”缠绕住虞姬的脖颈,以身体语言表现二人的复杂情愫。剧中还加入了置身于故事之外的“剪纸师”一角,以时间和历史的维度旁观这段故事,任其成为沧海桑田的传说。

  不同于杨丽萍以往作品唯美、空灵的意境,《十面埋伏》在艺术呈现上展示了她对舞台剧的新探索。剪刀是剧中重要的道具和背景,大幕拉开,观众们惊异于舞台上方悬挂的密密麻麻、刀刃向下的剪刀,既为故事构建了压抑的背景,也暗含着历史宿命感。与剪刀相呼应的是铺满舞台地板的红色羽毛,演员们在如血的羽毛中起舞,象征古代战争中转瞬即逝的生命和生命中的信仰、誓言、爱情等“不能承受之轻”。在舞蹈之外,杨丽萍还借鉴了京剧《霸王别姬》的表演元素,并采用了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作为剧中重要音乐,让故事讲述得更加厚重与深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