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艺术名苑 > 正文

“边缘与意识”艺术展疫情下的孤独与疗愈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9-12 11:08 浏览量:
“边缘与意识”艺术展疫情下的孤独与疗愈


新冠疫情的蔓延让不少欧美留学生难以返校滞留在家,其间所产生的孤立感,被打乱的生活节奏所带来的焦虑和迷茫,甚至是疫情之后可能面临的新压力,也让一些留学生开始重新认识自我与社会。

这样的感受在近日由几位留美学生策划的“边缘与意识”孤独艺术展得到呈现,在上海古美艺术中心的此次展览所选择的展品都是青年艺术家从自身出发,探讨个人语境下自我和环境的关系以及独立个体的“孤独”意向和自我疗愈。

“孤独研究所”标牌

“从来没有不孤独的时候,这个世道哪有人不迷茫呢?当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的时候,就不会感到迷茫。”参加“边缘与意识”孤独艺术展的一位年轻的艺术家说。
 

“边缘与意识”孤独艺术展现场

走进位于上海古美艺术中心的“边缘与意识”孤独艺术展现场,从突然被推倒的白蓝色多米诺骨牌、入口的“孤独研究所”标牌,真草隶篆的各体巨幅书法“孤独”,到纯白的空间,隐隐约编印的面具,挂着的漫画,录像里大自然的纯净,“孤独解药”百事可乐,无不让人可以感受到了一种无法排遣的迷茫与孤独。
 

“孤独研究所”现场

“边缘与意识”孤独艺术展现场的书法

据策展人、留美学生张圣夏介绍,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不少留学生难以返校滞留在家,而一些居家隔离所产生的孤立感,被打乱的生活节奏所带来的焦虑和迷茫,甚至是疫情之后可能面临的新压力,也让一些留学生开始重新认识自我,审视个人与外界产生的碰撞与摩擦。此次展览发起初衷即是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目前留学生以及当代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呼吁人们积极面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让每一个有需要的人能够自如地寻求专业心理帮助和支持。展览所选择的展品也都是艺术家从自身出发,探讨个人语境下自我和环境的关系,并以 “孤独研究所”为核心概念,分“孤独实验室”“孤独档案室”“孤独疗愈室”三个展区,希望带着观展者一同研究探索“孤独”,探索内心真正的本我。

 

 

“边缘与意识”孤独艺术展布展现场

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世界上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孤独的看法都不相同。此次“孤独实验室”展区在展厅中央两个桌子上成列各种实验器材,营造出实验室的环境。展厅一墙上用白色布帘作为两位艺术家张伟宸与张莉雯的多媒体艺术作品的投影。有所不同的是张伟宸的作品从听觉这个趣味性的角度去体现出自己的立场,和一个看似怪异却合理的情景。而黄莉雯则用自身和社会的互动来给观者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另外Timejune和张绿的摄影作品也同样展现出了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他们都用了极其浓烈的色彩和对比度,反映出她作为一个社会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的心境写照。谈及孤独或迷茫,参展艺术家黄莉雯表示,这两者是我的常态,可以说一直如此。孤独是因为在自我意识里打转,迷茫是因为脑子一直是无意识的思考状态,不知不觉地想各种问题。“负物系列就是我躺在床上累计很多个日日夜夜的想法冲动。而我拍的一些摄影系列,则是把同类细节集合起来。自己为什么被这些东西吸引,一定是有个人原因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