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艺术名苑 > 正文

反腐倡廉题材戏剧的艺术探索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5-01 11:57 浏览量:
反腐倡廉题材戏剧的艺术探索


 

  当代优秀剧作中,有不少反腐倡廉题材。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成为文艺创作聚焦的重大主题,涌现出一批戏剧佳作。它们在延续传统艺术范式的同时,融入更多时代内容,借助更加丰富多元的表现手法,注入现代法律精神,极大拓展了反腐倡廉题材戏剧的审美空间。

  在人性深度和艺术高度上 破解贪腐深层原因

  在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戏剧创作中,贴近现实生活、反映当代反腐工作的剧目格外受关注。如中国国家话剧院排演的、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人民的名义》,编剧孟冰创作的《镜中人》,以及京剧《在路上》、豫剧《全家福》、茂腔《失却的银婚》等。《镜中人》避开“廉”与“腐”的直接对峙,用心理悬疑剧的结构形式,展现两个大学同窗截然不同的生命轨迹和情感历程。《在路上》通过设置强烈的悬疑情节,深掘纪检干部和腐败分子的智力角逐。《全家福》《失却的银婚》则从贪腐官员的成长背景与家庭亲情角度,解读贪腐动机,展现贪腐折射给自身的痛苦和悔悟。众多创作者力图在人性深度和艺术高度上,破解贪腐的深层原因。

  更多作品则是从历史中取材。大量新编历史剧出现,延续了古代“袍带戏”“公案戏”的艺术传统,并在表现力度上有所深化。京剧《林则徐》《陈廷敬》、昆曲《乌石记》、越调《大明朱元璋》、闽剧《兰花赋》《林则徐复出》、黄梅戏《六尺巷》《不越雷池》《大清名相》《铁面金光悌审和珅》、豫剧《九品巡检暴式昭》《张伯行》、晋剧《巴尔思御史》《直隶巡抚于成龙》《河清海晏》《打虎记》、粤剧《户部黎公》、吕剧《板桥县令》、徽剧《包公出山》、越剧《包公泪》,等等,都是近年来各剧种涌现的新作。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梁秉堃的话剧《叩问》,聚焦被称为“新中国第一贪腐案”的刘青山、张子善案件,展现共产党人的反腐决心,用“叩问”形成警示价值,积极回应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时代命题。

  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开展生动的廉政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充分发挥文艺作品的宣传作用,形成廉政戏剧新生态。例如河南省将党风廉政建设与戏曲进校园、进社区等文艺活动相结合。以豫剧《燕振昌》《陈蕃》《全家福》《芝麻官惊梦》《布衣巡抚魏允贞》《子夜惊梦》、曲剧《曹端还乡》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创作品在全省高校、机关单位、国有企业等巡演,成为廉政教育的重要媒介。

  各地的基层院团还通过小戏、小品形式表现反腐倡廉题材。小品短小精干的形式、幽默讽刺的风格,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如2015年央视春晚小品《投其所好》,在笑声中展示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在这类作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下,各地基层舞台涌现出数量众多的小品小戏。它们大多取材于生活小事,聚焦基层干群关系,展现基层作风,针对性很强,同时也回应了群众的审美需求。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福建省,创作廉政小戏超过百部,并将这些小戏纳入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基层院团推广。

  这一部部作品,就是一堂堂生动深刻的廉政教育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凝聚了民心,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相关新闻